一波三折,或许正是人民币漫漫汇改路的真实写照。
2010年12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6.6548元人民币,较前一日的1∶6.659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9个基点。此时,距1994年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过十七载光阴。
从1994年1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并轨,开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5年7月央行提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再到今年6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的汇改之路不断前行。
然而,此程并非一帆风顺,17年间爆发的两次金融危机,都曾一度使得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途止步,可谓是一波三折。
改革开放伊始,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开始崛起,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为我国带来的经常性项目大量盈余。一方面,巨额的贸易顺差不断充实我国的外汇储备,十七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从2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6万亿美元,并跃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巨大的外汇储备产生的外汇占款,致使大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到市场中。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我国外汇占款的余额已达到221761.96亿元人民币,而同期M1的余额为259399.11亿元人民币,通过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占M1余额的85.49%。大量被动投放货币所释放的流动性,成为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掣肘。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巨大的经常性项目盈余,也一直为美国等一些国家所诟病,人民币长期以来受到国际上巨大的升值压力。
内外因素作用下,人民币的汇率制度问题俨然成为悬在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汇率并轨开启汇改篇章
汇改第一步,就是人民币汇率并轨。
在1994年汇改前,我国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为1∶5.7,但是地方黑市上的比率却已经高达1∶10,甚至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指出,“当时的官方汇率报价脱离实际,未能显示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计算显示,1978年至1993年间,我国的累计出口贸易额为6428.5亿美元,而同期我国累计进口额达到6807亿美元,累计逆差达378.5亿美元。同时,资料显示,1993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为211.99亿美元。“当时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较大”。
钟伟表示,在当时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私人部门大量持有外汇,这也导致了政府的外汇储备不足,制约了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
1993年10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自1994年1月1日起推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大门就此拉开。
同时,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了重估,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8.7元人民币,比之于此前的官方汇率1∶5.7,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贬值了33%。
到1994年汇改前,从交易规模上看。外汇调剂市场的规模比官方市场更大,约占总交易额的80%,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更能反映当时人民币的真实汇率。
随着人民币汇率并轨,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相继关闭。根据国务院下文件中的要求,1994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在上海成立运行,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央行对社会公布。
如果说汇率的并轨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成立,解决了人民币汇率价格混乱的问题,那么银行结汇和售汇制度的推行,则有效缓解了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短缺的困境。
“原来外汇大多在个人、银行和企业的手里,并轨的同时我们推行强制结售汇,这样就保证了我国的外汇储备。”钟伟表示,如果当时不那么做,可能中国的国际支付就会出问题。
资料显示,1994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为516.2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1.43倍。自1994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进入一个高增长期,截至2010年9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6483.03亿美元。
“但是,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属性不强”,钟伟认为,外汇调剂市场的运行更市场化,回过头来看,当时应当对全国的外汇调剂市场进行规范化、全国化、统一化,而不是关闭。“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1994年汇改积累下来的。”
1994年汇改启动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第一轮大幅升值。资料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994年的1∶8.7到1997年末的1∶8.28,累计升值达4.8%。
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受到严重冲击,货币相继贬值。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收窄了浮动区间。钟伟指出,“在此后的几年,中国的汇率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演变为事实上的盯住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很长一段时间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