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继10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首次通报商业银行外汇违规及处罚的典型案例之后,外管局再度出手,对第二批违规银行案例给予公示,不仅曝光了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数十家支行违规行为,还首次重罚了部分违规支行,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三元支行不幸上榜。 从2010年10月开始,外管局开展了新一轮打击违法违规外汇资金流入的专项检查,共检查了3家商业银行总行以及33家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和9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涵盖了银行结售汇、短期外债、离岸金融、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等业务。
2010年10月以来,已完成处罚的银行违规案件共涉及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20个地区,涉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日本山口银行等16家法人银行的79家银行分支机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暂停部分外汇业务、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等。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区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在通报名单中。2009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三元支行办理个人超过年度总额结汇业务时,未审核结汇凭证1笔,金额173万美元,违反个人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外管局对该支行处以罚款,并暂停其个人结售汇业务6个月。
近期,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启动、国内进入加息周期等事件早已让“热钱”蠢蠢欲动。据央行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3196.43亿元,为年内第二高点,仅低于10月的5190.47亿元。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警示道,由于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新兴市场采取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套利交易”导致新兴市场国际资本流入较快,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如果政策不当或者外部环境巨变,市场信心突然转向,国际“热钱”大幅流出,将产生不可预想的后果。
同时,人民币升值趋势更是激发了“热钱”的流入情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6247,较周二的6.6252微跌5个点。这已经是上周末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后人民币连续第7个交易日上涨,且再创一个多月来的新高,并即将触及此前在11月12日创下的汇改后高点6.6239位置。
外管局副局长邓先宏表示,短期来看,“热钱”可能持续流入中国,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波动,推升通胀压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新兴经济体中最早复苏的国家,中国自然成为国际“热钱”的主要目标。
为此,外管局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银行结售汇等方面严堵“热钱”。外管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外汇指定银行作为经营外汇业务的主渠道,应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严格遵守各项外汇管理规定,认真承担社会责任。外管局将不断加强对银行外汇业务的监管,提升外汇检查手段,依法严厉打击“热钱”等违规资金跨境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