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29日)纽约时段,受到美联储(Fed)将会买进美国国债的影响,于纽约午盘出售的7年期美国国债认购踊跃,其得标率为2.83%,低于先前预期由此也导致了美元指数再次下破80整数关口,同时又有传言表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近期可能再次加息,以及欧美股市走高从而改善了市场的风险偏好,非美货币全面上扬,其中欧元和英镑在美元时段内涨幅逾100点,回补了前日全部跌幅,而美元/日元和美元/瑞郎继续延续昨日行情下行(笔者昨日即便预计将会承压走低,具体分析可参见前一日文章)。今日(30日)亚洲时段,各主要货币走势平淡,除澳元受到上午亚洲股票市场走低的影响小幅度走低之外,其余主要货币均在昨日美盘收盘价附近小幅度震荡。今晚美盘时段将会有两个美国重要数据出台: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至12月25日)和成屋签约销售年率(季调)。投资者应密切关着这两个数据的出台。
各主要货币对情况∶
欧元兑美元 最高1.3259 最低1.3081 上涨0.25%
美元兑日元 最高81.67 最低81.28 下跌0.24%
英镑兑美元 最高1.5529 最低1.5484 上涨0.23%
澳元兑美元 最高1.0197 最低 1.0160 下跌0.02%
欧元/美元:
欧元4小时图
欧元受到昨日美国年内最后一期国债销售良好的影响大涨,亚洲盘在昨日高点附近震荡技术上看上涨还将延续,但是在四小时图上面临前期高点和200平均线重压,而日线图上则面临下降通道上轨的压力。两个压力位都在1.3300。如果能有效突破日线图上的压力位,则后市看涨形式将逐渐明朗,反之则欧元还将继续整理选择方向,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从基本面来看,虽然德国经济数据一如既往的优秀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欧元,但是欧元区二线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仍然处于高位,证明市场对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依然深感忧虑。而欧元区松散的政治结构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欧元汇率的走高带来了阻碍。短期看欧元难有较大上涨。
澳元/美元:
澳元4小时图
澳元/美元周四(30日)亚市盘中回吐早盘所有涨幅,目前已跌至1.0170下方,触及日内低点1.0163,因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三月低位。但持续攀升的油价和黄价给予了澳元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市场传闻澳大利亚可能会再次加息也促进了澳元上涨。技术分析上来看,澳元维持了良好的上涨形态,昨日刺出新高后今日保持高位震荡。预期澳元后市可能继续走强,有较大希望再创新高。
美元/日元:
日元日线图
因日本新近公布的数据较为有利,失业率仍维持在5.1%,11月总体零售销售年率上升1.3%,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有所上升大,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和美联储量化宽松立场不确定,都将成为日元再度走强的有利条件。技术面上来看,在昨日提示日元破位之后,反弹乏力之后[详细],美盘后更是放弃抵抗一路下跌,日图显示10日均线下穿100日均线形成死叉,KDJ指标也已进入弱势区域,现在汇价已经跌入前期底部区域,短线汇率倾向于日元继续走高。在日本央行反复强调不希望日元走强的形势下,如果日元进一步下跌创出新低,建议日元空头及时做好盈利保护,避免日本央行一旦再次干预而造成损失。
机构观点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外汇策略师Ron Leven表示,投资者倾向于抛售美元。因为美国国债走高对美元不利。过去数日,令人意外的是日元和澳元大幅走高;这与风险偏好或大宗商品走势无关,而是受美元走软影响。
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驻纽约的外汇策略师Vassili Serebriakov表示,债市的反应颇为犀利,这殃及美元。本周市场的基本题材是市场更乐观,风险意愿更强。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乐观情绪又开始升温,以及美联储继续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这会有助于风险意愿和对风险敏感的货币,这可能令美元普遍承压。
日兴Cordial证券策略师Keiji Matsumoto指出,中国上周六宣布加息后人民币走强,这为包括日元在内的亚洲货币提供支撑。
花旗集团(Citigroup)技术分析师表示,在近期接近84.50处形成双顶以及近期5日均线和21日均线形成死亡交叉后,美元/日元的下滑动能可能持续。基于双顶形态,美元/日元的下档可能在80.21,为今年低点,但预计该走势不会长久。
今日要闻
为安抚欧元区金融市场,欧洲央行近日加大了对成员国国债的购买力度。数据显示,24日当周,欧洲央行债券购买总额达11.21亿欧元,相当于此前一周的两倍。[详细]
汇丰(HSBC)周四(30日)公布数据显示,1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落至三个月低点,但仍居高位,显示中国制造业增长动力虽减弱,但仍处于复苏通道。唯价格上涨所彰显的通胀问题比增长动能更值得关注。[详细]
美国政府周三举行的7年期国债拍卖表现抢眼,为年内国债发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市场投资者对财政部明年的拍卖计划仍持谨慎态度。市场人士认为,2011年的国债发行情况将更加错综复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