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今年10月开始,人民币升势强劲。截至12月3日的28个交易日,国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25个交易日触及涨停,为2005年汇改以来首次,但具有指标意义的中间价并未触及今年5月2日创出的高点6.2670。
有银行交易员表示,央行不希望让市场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出口企业压力,决策层仍希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汇率的变动令出口企业生存空间依然受挤压。有专家呼吁,从中国利益的角度考虑,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走势应以贬值为主。
人民币即期市场有价无市
李远(化名)是某外资行环球市场部在上海的一名外汇交易员,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天8点30分准时到办公室,就开始整理隔夜的头寸,厘清手上的头寸和今天的交易思路;9点15分,央行公布汇率中间价;9点25分左右,中行等即期做市商开始把询价挂出来;9点30分,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
“现在每天开盘后第一件事就是卖美元。人民币近期上涨动力很强,投资者纷纷把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导致商业银行系统囤积了大量的美元,没有下家接盘。人民币有价无市,交易员的压力很大。”李远表示。
李远还表示,“外管局对每家银行都按规模设定了不同的美元额度上限,银行隔夜持有的美元头寸也不能超限额。不过以当前的行情,银行买美元一不小心就会超标。超出的部分,银行卖不掉也得卖,逼得银行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往外抛,人民币几乎每天都涨停。”
公开数据显示,人民币即期汇率近来屡创新高,截至12月3日的27个交易日有24个交易日冲击涨停。自7月25日触及年内低点6.3880元以来,人民币迄今已经上涨2.7%。
“央行如果出手买美元,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改善,但是央行似乎不愿干预,而是让市场自身通过价格来控制平衡。”李远表示。
央行昨日(12月3日)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定在6.2908,较上日走贬16个基点,年内中间价最高是5月2日创的6.2670。由于购汇盘偏少,昨日16点30分,国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以6.2279的涨停价作收。
央行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认为,人民币近日升值是贸易、资本流动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原因较复杂。不过,人民币的连续升值并未偏离出均衡水平,不意味汇率有失稳定。
央行维稳意图明显
对于人民币汇率未来2~3年的走势,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解学成[微博]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只能通过持续贬值,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这个调整过程将表现为,人民币对外贬值对内升值,这种局面正好与过去几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形成鲜明的对立。
华东某银行一位外汇交易员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央行的中间价定价耐人寻味,人民币近期强劲走升,虽然央行顺势把中间价定得高,但并未突破年内高点,说明央行不希望让市场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给出口企业压力,决策层仍希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过去一年中,用残差法简单计算的热钱流出规模庞大,10月份该口径统计流出的热钱逾300亿美元,连续7个月净流入,令人民币面临贬值的风险。
华泰证券经济学家张晶指出,在热钱流出难以有效控制之下,央行陷入蒙代尔三角的选择困境。要维持汇率稳定,必然一定程度牺牲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张晶同时表示,央行一种选择是让人民币自然贬值,将导致热钱流出规模加大,冲击国内资产价格,使银行坏账大幅增加。另一种选项是维持汇率稳定,央行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其结果是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上升,选项二显然是央行近期的选择。
但这使央行陷入另一个两难境地。因为实际贷款利率上升仍会影响资产价格,因此必须对内扩大流动性,以维持利率平稳。在利率工具无法动用的情况下,降准的经济成本较低,效果也更明显,但会使房价和通胀上升,并导致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的投资扩张,因此短期来看,公开市场操作可能仍是央行的首选。
虽如此,汇率的变动仍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嘉定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企业负责人高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如果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加欧美市场的需求,那本身就是一种对冲,不需要再用额外的金融工具进行对冲。
“问题是现在欧美市场需求不振,新订单很难接到,老客户的订单需求量还在下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我们的合同价格在一年前就已经签好支付了定金,等到交付的时候,同样的美元换到的人民币更少了,吞噬了企业的利润。”高先生表示。
而浙江地区的纺织品出口企业更是不堪重负。一位绍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纺织品行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人民币升值超过这个幅度,企业就会陷入零利润,很多企业因此 “不务正业”,去搞其他金融投资赚钱。
对此,一德期货研究员杨轩表示,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不仅要减少外汇持有头寸、加强对贸易对手的谈判,还应该运用贸易融资等金融产品,即可以利用国际上较低的利率节约财务费用、缓解资金压力,又可以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使用现阶段国内和离岸市场推出的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人民币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外汇互换等,以及近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期货。
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工具,规避在金融上的风险,锁定经营利润与成本,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一德期货研究员杨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