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短期升级两地互动 长期谋局人民币国际化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沪港通短期升级两地互动 长期谋局人民币国际化

加入日期:2014-11-21 18:50:34

  编者按

  1996年9月1日,香港回归前不到一年,被誉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铁路工程的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全程2553公里的铁路从北京横跨103个市县直达香港九龙。

  2014年11月17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首发列车”开动,由上海、香港双向通行,搭乘此趟专线的乘客,既可以北上畅饮“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为代表的568只沪股代表,又可南下挑选“金沙国际”、“和记黄埔”为代表的268只港股。

  沪港通表面上只是在沪港两地资本市场实现了联动,但是背后,却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打开了一扇大门。

  本报记者 陈浠 深圳报道

  “我们总是高估今后一两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总是低估未来10年将要发生的变革。” 比尔·盖茨的名言用在刚开通数日的沪港通上,恰如其分。

  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截至11月20日的4个交易日其交易量未如预期,被解读为“持续遇冷”。但从中长期看,沪港通刚开始的交易量意义微乎其微。

  “不能用从短期的交易量来看待沪港通,眼光必须放长远。”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微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探索的一个中间阶段的措施,更需要重视的是这个开始对双边经济互动的意义。

  在加速内地与香港经济互动这条路上,可以预见沪港通之后还有“深港通”、两地基金互认等期待。在世纪证券分析师黄俊杰看来,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不断推进,“沪港通”是其迈出的重要一步。当“沪港通”能够成功推出并达到预期效果后,预计更多的相匹配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措施将出台。

  加速两地互动

  沪港通的实现,如同连接在两个庞大经济体之间的一个小管道。

  截至9月17日数据显示,香港交易所共有17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25.7万亿港元;沪深两市共264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8.3万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沪港通目前仍是个小小管道。

  按照规则,内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268只港股,而香港投资者通过“沪股通”买卖568只A股。试点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双方可根据试点情况对投资额度进行调整。

  在成交量上,除了11月17日开通首日“北向”单日额度用完,交易较为火爆外,后面3日双边的交易都趋于平淡。11月20日,沪港通净买入额继续缩小。截至港股收盘,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还剩107.2亿,使用22.8亿,占比17.5%;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人民币还剩103亿,使用2亿,占比1.9%。

  但可预见的将来,这个小管道本身会具有明显的成长性。

  就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说的,从交易量上来看,市场整体的反应似乎是低于预期,但交易所并不着急,这是一个基础设施,是长期的事情。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会一直开放,哪一天下单区别不大。

  “桥建好了,我们考虑的是能不能扩容,能不能在速度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同时也在考虑将来是不是还要建其他的桥。”李小加称。

  或许是嗅到了开放的气息,数据显示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市场。全球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资金流向数据显示,11月5日至12日,全球资金结束了连续8周从中国市场的流出,当周录得约1.52亿美元净流入。

  11月20日,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微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沪港通是资本项目开放的组成部分,有了这一重要突破,香港作为主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已突破一万亿元。但是由于香港人民币产品与投资渠道的缺乏,其中超过80%并没有活跃在交易市场上,而是以存款凭证或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在银行。

  事实上,沪港通仅是内地与香港经济互动在资本端的一个开始,下面还会有“深港通”、两地基金互认等。

  市场最为期待的续集是“深港通”。据10月8日消息,证监会[微博]发布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中就包括,证监会支持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在沪港通积累一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支持深、港交易所本着互利共赢原则,研究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深港通’目前已启动相关研究”,此前,深圳金融发展办副主任肖志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有关“深港通”问题目前已跟中国证监会有过讨论,并启动相关研究。

  11月17日,中金公司发布主题策略研究报告认为,沪港通开通之后,深港通理论上不存在技术障碍。如果沪港通机制运行平稳,预计深港通机制在2015年年内就会上线。

  除了“深港通”,内地与香港还期待两地的基金互认。基金互认被认为有利于将香港成熟产品直接引入境内,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同时将境内基金产品在香港销售,吸引海外资金进入,进一步扩大中国基金行业和资本市场开放,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密切内地与香港的经济金融合作。

  11月19日,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陈家强对外表示,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对两地基金互认已达成共识,双方会继续进行商讨,但他预计不会在今年内推出。

  “明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十三五’将要开始,前海与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近期将会有更多合作方案出来。”11月20日,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内地与香港在各方面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在开通沪港通之前,我国A股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尽管十年前就有QFII,但其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重不大),沪港通之后,国外投资者参与A股的程度越来越深,A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将深刻影响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11月2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开放必然还将继续。

  “本届领导层上台之后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已经显现,沪港通机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中金公司在上述报告中表示,配合沪港通的开闸,QFII/RQFII 等额度扩容步伐也可能会加快,其他的资本市场改革、金融市场改革也可能会提速。在沪港通开通、QFII/RQFII 额度扩大等背景下,MSCI 指数体系纳入A股的障碍基本扫除,预计2015年A股被纳入MSCI 指数体系的概率较大。

  据测算,中国经济占全球12.3%,但中国内地在MSCI 全球指数中权重仅为2.2%。随着“沪港通”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国内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中国A股亦将有望纳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

  对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大局而言,沪港通也是一个重要棋子。

  在世纪证券分析师黄俊杰看来,以货币职能为路径,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三步走”。“沪港通”的推出,将在第二步——投资货币这个功能上提供巨大的支持。在实现人民币对外的流出后,第二步是要允许非居民(香港、台湾乃至国际投资者)用他们所得到的人民币投资回人民币资产,即所谓的“人民币回流机制”。目前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RQFII 以及“沪港通”,其实质均为允许香港乃至境外资本通过各类渠道用他们所持有的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资产(股票、债券等)。

  黄俊杰认为,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自由化也在不断推行。“沪港通”从根本上主要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自由化,当“沪港通”能够成功推出并达到预期效果后,更多的相匹配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措施将出台。例如:1)上海自贸区加速发展,建立商品交易国际板,加速人民币可兑换进程;2)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如跨境股权收购;3)两地融通进一步放开,引入个人跨境组合投资“直通车”;4)进一步推动“汇改”,提高汇率弹性,减少“时序错误”。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