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1日,针对国际金融论坛(IFF)2014年全球年会上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议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表示,人民币已满足国际储备货币的标准,并提出未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两大方向。
“作为储备货币的三个测量的标准,对人民币来说,三项都及格了,那就是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黄海洲介绍,学界有重要的三个衡量标准:安全性,流动性和回报。用人民币和其他货币做比较,人民币在这三点上都满足了。
首先,在安全性上,从1994年起,中国开始了汇率改革,全国的体系被两起危机撼动。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几乎所有的亚洲货币都贬值了,而人民币是两个没有贬值的货币之一,另外一个是港元。黄海洲认为,这是对人民币的考验,好的时候很多国家都没有问题,但是困难的时候很少国家可以做到不贬值。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从全球来看,除了跟美元挂钩的港元之外,只有两个货币没有对美元贬值,一个是瑞郎,一个是人民币,其他几乎所有的主要货币都对美元有相当幅度的贬值,当然也包括欧元。所以,如果要衡量人民币的安全性的话,人民币绝对及格。
黄海洲表示,从流动性方面来看,很多学界的人都说,人民币到底算不算可兑换的?实际上,人民币是有相当的流动性,中国央行[微博]已经和世界的26个银行签订了货币兑换协议。“他们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想要用人民币做储备的话,肯定能从人行拿得到。”黄海洲表示,“如果说金融市场的话,他们的衡量是有这样几个标准,他们是很有创新性的,而且对人民币的需求比较大,所以流动性也在增加。”
第三个衡量标准是回报。黄海洲分析称,从1994年起,尤其是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和很多其他的货币都增值了,对美元增值3%。在环境不好的时候,2008年,比较美元国债、德国国债和人民币国债,人民币是增值的,而且对欧元也升值。
综上,黄海洲认为,人民币符合作为储备货币的三个测量的标准,也即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说,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接下来会怎么走呢?
黄海洲提出两个方向,其一是人民币最终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要实现这一点的话,我们需要更深化的中国资本市场。”
黄海洲认为,其二是半官方的路径,就是现实的、实际上的可兑换性。黄海洲表示:“人行签了26个兑换协议,在这种安排下,像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都能够在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中国也给全球的金融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保险。去年,整个新兴市场开始担忧美国终止QE。有几个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土耳其,还遇到了一些风险。
黄海洲认为,中国目前拥有4万亿美元的储备,这种储备能够对全球的金融市场提供一种保证。“中国在这个方面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虽然提供了一些保障,但是还不够。如果全球的金融体系有美、欧、人民币三个主要货币的话,会比现在要好。”(本报实习记者李潇雄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