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有底线的人民币贬值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解读:有底线的人民币贬值

加入日期:2015-2-2 10:22:14

  艾经纬

  2015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着去年11月起的贬值势头。美元太强导致人民币贬值属于预期之中,但近日盘中几番逼近跌停的势头仍不免让人恐慌。

  为何盘中数度逼近跌停?市场上一种猜测是央行[微博]有意为之,或者是在进行一场压力测试。这从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走势确实可以看出些端倪。2015年起,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一改去年11月到年底时的逆水拖舟的勉强态势,大有随市逐流之势。

  当然,央行对于人民币贬值是有底线的,1月27日、28日两天央行连续上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102个基点。

  央行为何有意而为之,或者在做压力测试?置于全球央行近期的动向框架下就好理解了。

  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决定取消2011年9月起瑞郎与欧元的1.20汇率下限政策,赶在欧洲央行1月22日QE之前脱钩,结果引发金融市场大暴动;1月15日,印度联储意外将回购利率下调至7.75%,为2013年5月来首次降息;1月21日,加拿大央行4年多来首次降息至0.75%;首个实行负利率的丹麦央行在1月19日和22日连续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35%;1月28日,新加坡金管局3年多来首次放宽货币政策。

  在这么多央行意外宽松面前,中国央行没有顺应市场所想象的降息降准,而是以一种市场宽松而非政策宽松的方式来应对,表现形式就是不再如2014年最后2个月那般勉强抬升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但同时保有底线。

  这是有原因的,央行1月中旬公布的2014年12月金融机构口径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双双大幅下滑,2014年1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较11月减少1184亿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更是达到1289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再结合2014年12月3045亿元的贸易顺差,以及133亿美元的FDI来看,可以想象资本外流了多少。但这些又都是有先兆的,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从同年9月起已经连续3个月逆差。

  纵观2014年全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累计增加7787亿元,较2013年全年减少了近2万亿元的增量,这是2005年汇改以来第二个年度外汇占款增幅少于1万亿。这说明外汇占款的低增长乃至一段时间内的负增长将是常态,而这将大为弱化降准的必要性。

  再退一步讲,央行此时没有必要为本已火热的股市加把柴,所以上周五晚又在谣传央行降息的人以后都可以早点洗洗睡了。

  我们再回到全球央行货币博弈的框架下来观察,笔者以为当前的央行货币战场上硝烟再起,是2013年货币博弈的延续,是一场非对称性央行博弈。

  这种非对称性体现在2013年起,美联储开始逐步释放收缩资产负债表的信号,虽然中途也经历了2013年9月时的逆转波折,但时至今日,美联储去杠杆进程已是有条不紊。

  美联储2015年1月声明显示,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继续好转,但通胀水平锐降,离美联储长期目标更远,同时希望市场对货币政策正常化应保持耐心。这说明,2015年美联储加息虽有一定犹豫,但进程是确定的。

  与之相反的是,2013年日本央行率先拉开了货币宽松的大闸门,直接引发了货币贬值战。两年中,央行博弈态势一度平息,但在2015年1月22日,曾经资产负债表收放自如的欧洲央行宣布超过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到2016年9月前将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债券。

  在这场央行博弈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越走越远。至于中国央行,笔者的理解是,2013年时收缩资产负债表是半被动半主动,半被动是由当前外汇占款主导的货币创造机制决定的,而今随着外汇占款进入新常态通道,中国央行的主动性将越来越强。

  可以想象的是,在诸多央行政策宽松的环境包围下,2015年人民币贬值风险犹存,但鉴于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贬值又应是有底线的。虽然央行不是万能的,很难把经济从通缩中解救出来,但在汇率上还是有很大话语权的。摄影记者/高育文

  (作者最新著有《房市大衰退:33年房市变迁大推演》)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