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马什(DAVID MARSH)认为,人民币很可能通过今年晚些时候结束的审核,成为IMF特别提款权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应地,也必须付出让人民币保持坚挺的代价。
以下即马什的评论文章全文:
现在看起来,中国、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之间的讨价还价进展顺利,北京现在或许已经站在了门槛上,即将进入全球金融的中心地带,而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让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
在过去十二个月时间当中,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动用了3万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去干预市场,以确保人民币对走强的美元的汇率能够相对稳定,而结果就是,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之后,这段时间内,人民币的真实贸易加权升值幅度达到了11%,还超过了美元同期的9%。
这种干预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北京之前做出的努力,他们希望取悦那些人民币的重量级外国持有者,包括许多国际银行,哪怕这样的做法可能造成出口竞争力的损失,他们也在所不惜。
这种做法显然是出于中国政府的特定考虑,他们试图让本国货币更加试图加入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的复合货币。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事情得到了证实,而且最终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复杂的国际政治的影响,但是大体看来,人民币确实是在正轨上行进,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评估过程结束之后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的官方货币单位的一部分。
这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迄今为止,特别提款权一直都是由纯粹的工业化国家货币构成,而人民币将成为第一种进入这一俱乐部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当然,对于特别提款权可能采用的新架构,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因为将被纳入的人民币直到现在也缺乏充分可兑换性,但是在这一问题上,国际货币基金似乎是采用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于美元,以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枢纽地位,这无疑将构成潜在的巨大挑战。此刻,欧元的疲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欧洲央行为了重振欧元区经济做出削弱欧洲单一货币的决定之后,欧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失去了不少人的欢心。
虽然在传统上,央行的银行家们往往都不会对外汇汇率做出什么预测,也不大会对其他央行的行为进行评论,但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去年8月却打破了惯例,宣称:“就基本面看来,与两三个月前相比,今天的情况显然更匹配疲软的汇率……其他央行都已经在削减他们持有的欧元了。”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过去十二个月时间当中,欧元区国家是经历了一轮12%的真实贸易加权贬值。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启动了大规模政府债券采购计划之后,这一进程还进一步加速了。欧洲央行的操作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在鼓励外国持有者卖掉欧元储备,而他们后来往往都转向了美元。
特别提款权创建于1969年,由一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按一定比例构成,分别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目前1特别提款权大约合1.36美元,明显低于去年年底的1.50美元,不消说,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美元的强势。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大张旗鼓地高调进军特别提款权。
中国的算盘或许是,如果他们能够让自己货币的汇率保持稳定,他们就可以宣称,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有助于强化这一复合货币单位的地位,不然后者不可避免地将被削弱。从美国财政部和国会,他们也在获得潜在的支持,这两者近年来一直指责北京人为操控,压低人民币汇率来提升出口竞争力,而最近几个月所发生的一切显然完全相反。
另外一个特别提款权改革的推动因素在于,近年来,中国一直在鼓励那些重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带领他们高举全球货币改革的旗帜。比如说,金砖五国已经做出决定,在上海建立新开发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对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微博]的挑战。本月,中国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成果,顶着美国的反对,他们成功地说服一些重量级的欧洲国家加盟拟议中将设立于北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评估是否要扩大特别提款权阵营时,将研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使用,以及在国际支付和资产管理中是否可以“自由使用”。其他评估的指标还包括人民币在国际债务和银行债务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外汇现货市场的周转率等。
尽管还受到残存的资本账户限制的约束,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两年中,人民币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