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3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2730,再度刷新2012年10月12日以来的最低值。盘中,一度跌至6.2733,较当天中间价跌幅约1.98%,再度逼近跌停。
这也是春节后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四个交易日逼近跌停。
“与此前三个交易日汇差交易主导人民币汇率跌停不同,今天形成这个趋势的幕后推手,又变回套利资金的撤离。”一家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分析了这一市场逻辑。当天早盘香港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简称“NDF”)市场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一度出现大量卖单,导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触及6.3021,达到过去28个月最低值,最终导致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随之大跌。
在他看来,随着央行[微博]进入降息周期,套利资金的撤离将变成一种新常态。因为他们发现押注人民币升值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尤其是个别外资投资银行预计中国央行可能还会降息50-75个基点,将大幅压缩人民币-日元利差交易的实际收益率。
“国际投资机构现在讨论最多的,是此次中国降息周期究竟会引发多大程度的资本外流,这有可能改变监管层的某些货币政策,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以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他直言,有些国际投资机构甚至以此作为进一步押注人民币贬值的政策指引。
NDF市场的人民币空头
在这位外汇交易员看来,3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1513,仅仅比上个交易日略跌38个基点,似乎有意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
但在当天早盘,不少国际投资者已在香港NDF市场大手笔抛售人民币。
“有些机构一大早就抛售等值2000-3000万美元的人民币,感觉像是集体出逃。”他说。但此并不意外,因为在央行宣布降息的一小时内,他就接到三家国际投资机构的交易指令,要求他在周一早盘抛售他们持有的50%人民币头寸。
在他看来,这些机构之所以急于抛售人民币,主要原因是他们所擅长的人民币-日元利差交易已经无法实现他们所期望的收益值。以往日元-人民币利差交易的年均无风险净收益接近6-7%。但中国进入降息周期,加之人民币兑日元升值幅度大幅放缓,整个日元-人民币利差交易的实际收益可能缩水至4%,不如投资美元押注美元汇率上涨。
“现在这些机构最关心的,是年内央行是否还会降息50个基点以上,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人民币-日元利差交易可能出现亏损。”他直言。
这些套利资金的大举撤离,随之而来的,则是汇差交易卷土重来。
毕竟,当离岸人民币跌破6.30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仍有约200个基点的价差,激发大量企业在境内市场大量购汇(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随即到香港NDF市场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套取价差收益。
在这位外汇交易员看来,套利资本的撤离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目前很多资产管理机构正形成某种共识,就是通过降息,人民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使国内出口产业复苏获得支持。”他认为。
国内流动性待解
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央行降息周期究竟将引发多大的套利资本撤离量,同样是国际投资机构目前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一家新加坡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考虑到过去数年流入中国套取人民币单边升值收益的海外资金可能高达千亿美元,随着央行降息与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双重夹击,他估计可能约有20%套利资金会考虑撤离。他同时预计人民币汇率可能一路跌至6.4附近。
他认为,“很多热钱其实是从国际银行拆借出来的杠杆融资资金,投资风险较高,所以他们对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变动特别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获利撤离,等到风平浪静再卷土重来。”
这某种程度令国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出现缩水。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全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3007.85亿元,较上个月减少1082.61亿元,为连续两个月减少。
“外汇占款的持续减少,除了资本外流效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贸易企业更愿意持有美元头寸应对人民币贬值风险。”另有国内银行人士称。但作为央行向国内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外汇占款的持续减少,可能给国内资金流动带来不小的供应压力。
据央行网站最近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尽管1月份国家财政性存款余额为42296.62亿元,环比增加6632.14亿元,但当月国内仍然减少7714.75亿元的流动性。
招商证券[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外汇占款持续大幅负增长,将迫使央行开始考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国内资金流动性缩水窘境,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显示,鉴于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已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央行进一步下调利率的空间已经很小。但在外汇占款低迷、资本流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会有1-2次的下调。(编辑 李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