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静 深圳报道 A股已无它们容身之所。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今年三季度有17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被终止。今年以来,好买基金监测到45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被终止,尽管其中有16只基金产品实现到期兑付,不过更多的仍然是提前终止,共计29只“非正
常死亡”。
私募的“寒冬”从去年年底延伸至今。记者根据上述数据查阅相关公告,发现多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都因净值过低触发特别交易条款而被迫提前终止,“清盘警戒线”成为阳光私募基金的生死线。
相较于上述“被动清盘”基金,能够主动清盘算是保留了些许颜面。
托管恒益1期的中信信托公告称,“根据委托人要求,本计划于2012年6月8日提前终止。”“这算是主动清盘。”好买基金分析师李歆表示,“除开到期终止的产品,应该说,被动清盘的产品占比还是大一些。”
业绩不好、净值过低被业内视作阳光私募基金非结构化产品清盘的主要原因,而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资管规模不够、发展动力不足,也是阳光私募基金产品“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清盘背后,明星私募产品难逃清盘“厄运”,甚至有产品仅半年就夭折,阳光私募生存堪忧。
明星产品难逃清盘
“现在的市场环境对私募基金来说仍是寒冬,”李歆分析,“这也是市场普遍的观点。”他表示,和他沟通过的私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好买基金9月28日出炉的一份私募“成绩单”印证了上述观点。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产品收益率排名显示,今年1月到8月,868只私募基金产品中就有494只收益率下跌,占比56.91%,最差的为罗伟广带领的新价值8号,净值大跌41.85%,不仅如此,罗伟广旗下的基金产品包揽了868只基金产品收益率排名中的最后18名。
根据前述数据,今年以来,45款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被终止,16款属到期兑付终止,剩余的29款因各种原因提前终止。其中不乏一些焦点私募产品。
今年五、六月份的一股清盘潮将几位私募大佬推至舆论焦点。
6月11日,陕国投网站上一则提前终止公告表示,高调发行阳光私募的赵笑云管理的成立不满一年的风云一号,最终以49.31元的净值、亏损超过50%的成绩被迫终止,而五个月前,他刚刚清盘了当时成立仅半年多的风云二号产品。2000年前的“荐股第一人”如今表现“灰头土脸”。
无独有偶,今年4月10日,世通的常士杉因所管理的世通8期和9期由于低于止损线被强制清仓。2010年末,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期以96.16%的收益夺得年度冠军。随后,世通一鼓作气连续发行5只新产品。曾经的冠军遭遇市场质疑。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红山的李雅非;隆圣投资的王贵文;聚益投资的汤小生。
对于明星私募产品的“陨落”,李歆认为,市场的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而市场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明星产品难逃清盘,这说明了这一阶段,私募大佬们在操作时有所失误,或者说他们的手法并不适合现在的市场。常士杉就曾坦承自己风格过于激进。
经历了这一轮的清盘,一些私募机构已成为“空巢”状态。
本报记者查阅上述清盘产品所属的基金公司,发现多个基金公司现在已经没有基金产品在运作。
至今,赵笑云执掌的华夏聚富旗下仅有两只基金产品都已清盘,此外金润富达、胜汇、益恒、广华、星鼎特、富派、上元、华富励勤、和鼎等私募基金公司旗下则本来就仅拥有一只“独苗”,现在皆已“失独”。
北京晓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只产品,除了已清盘的晓牛一号和晓牛新动力,7月份新成立了“晓牛稳健增长”,不过公开信息显示,该产品净值为“1”且之后未有更新。该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公司正在进行资产和业务上的重组,“晓牛稳健增长”虽已成立,但未运行,而重组完成时间亦不确定。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一个私募旗下一只产品都没有,别提收益提成,连管理费都没法收,该怎么存活?
李歆对此表示,确实上述私募遭遇一定的“空窗”期,现在的生存情况必然是很困难的,关键要看市场怎么走以及这些私募下一步会不会有新产品推出。
最“短命”产品半年夭折
前述提前清盘的产品中,寿命最短的是浙江益恒投资的益恒1期,从2011年12月13日成立到2012年6月8日,存活期仅半年。
公开信息显示,益恒1期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0.08%,最终净值为0.9992元。根据公告,浙江益恒投资主动对该产品进行清盘。
其他清盘产品,从公布的净值来看,大多处于0.6-0.85元之间。
有基金分析师表示,私募提前清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业绩不好,净值触及了信托合同约定的平仓线。第二是由于赎回导致规模过小,投顾单位要求清盘。第三是利用老产品账户发行新产品。有一些私募清盘老产品是为了发行新产品,为减小应付出的账户成本,私募公司选择将一些资金管理规模不大、收益不太理想的老产品清盘,利用老产品的证券信托账户重新发行新产品。
李歆的看法与上述大致相同,他对记者强调,私募基金清盘线是一个明确的规定,因净值过低而触发特别交易条款遭清盘,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他也提到,有一些基金产品并未做出具体的数值规定。
此外,李歆认为,基金资管规模如果达不到信托的规模要求,那么基金产品也有可能面临清盘的风险,不过关于这个规模的值,是由私募和托管方双方协定,并不是公开的。
对于益恒1期收益率,从其历史净值来看,仅在2012年6月1日时略微超过初始净值,达1.0005,其余都低于1。
李歆认为,该产品的退出或许是私募基金公司并没有动力继续运行下去,属于上述的第三种原因。益恒1期本就业绩不佳,几乎没有业绩提成,加上前期发行费用,券商、银行路演费用,私募可说是得不偿失。
“从今年前两轮清盘潮的情况来看,1月份提前清盘的产品多数是因为净值跌至清盘线以下,而5月份、6月份提前清盘的产品更多是由于受到赎回潮的影响。”某基金研究员分析。
好买基金监测的三季度清盘的17个产品中,博弘数君(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8个产品属到期清算,而剩余的产品皆因业绩不佳或资管规模不够而被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达仁投资管理公司的达仁通宝1期,终止后转为公募一对多。“公募的固定收益或许能让私募们觉得这样更可靠一些。”李歆解释。
作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