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离任的原因,一位前任总经理无奈地说,“因为老板喜欢换人”。回顾往事,在去留的抉择之际,他当年迷茫于到底是该取悦中方还是外方,数个月在中外方股东间的周旋让他筋疲力尽。
林伟杰和林晓,一位是“创业”功臣,业绩欠佳,一位在任期中业绩优异,但最终都以
离开告终。他们之后的金哲非尽管外方董事一致投赞成票,但当一年前任期结束时,仍未能获得董事会一纸合约。
“国海富兰克林的董事会对高管不谅解,说起高管离去的原因,无非是不能同时满足中外董事要求,或者犯了一点错误,”国富某核心人士对《机构投资》透露。
国富的董事会到底有多难“搞”?
外方刻意保留实力?
有消息人士透露,外方股东富兰克林邓普顿一直在计划之后获得更多国富的股权,对利润和规模并没有过多的追求,以求以较低价格收购股权。
这一说法暂时未得到最终证实。
不过,富兰克林方面从不掩饰对增持股权的兴趣,“我们已表达过多次,机会成熟一定买回51%的股本,”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核心人士对《机构投资》强调这个心愿。
不管外方是否可以保留实力,上层纷争对公司稳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国富的投研团队业绩一直亮眼,与优异的业绩相对应的,是其停滞不前的规模。除了林晓主政期间,通过拆分资产规模迅速上升以外,国富的行业排名一直未有大的起色。
如林晓任期,正是公募基金规模飞速膨胀的时期,各大基金公司拆分旗下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而国富却因为林晓的离开而仅获准拆分一只基金,错过了抢钱时机。
2010年,原董事长张雅锋的离开,新基金停发,全年仅发行一只基金。
据相关人士分析,目前,四任总经理分别是林伟杰,外方背景;林晓,市场招聘背景,偏向中方股东;金哲非,外方背景;李雄厚,中方股东提议人选。
在选择总经理上,一直是双方的结果,有一个细节,金哲非是富兰克林的人,早在林伟杰时期就曾经来上海拜访过国海富兰克林,当时是业务交流。金哲非与国海富兰克林应该是一直有联系的,某知情人士透露。
而在林晓正式离任之前,金哲非已进入董事会。
对于市场化的总经理来说,最后在自己到底属于哪方的人上徘徊,两边都不能得罪,两边都要取悦,这样最后的结果是两方都不满意。
董事会的构成是一名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外方派遣)、五名董事、四名独立董事。
董事长吴显玲为国海证券原副总经理。副董事长William Y. Yun外方委派,为现任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其余五名董事,张雅锋、梁国坚和温昌伟都来自广西,另两名董事Gregory E. McGowan和张伟为外方委派。
四名独立董事,张忠国来自广西,洪荣光有富兰克林从业背景,另两名独立董事为黄湘平和陈伟力。
从董事会人员分配来分析,国海方面略占优势,这也是外方董事投票给金哲非,但依然在总经理人士安排上失手的原因。
国海证券和美国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中外双方势均力敌,轮番执政,双方都在花尽心思捧自己的人上位。
问题就出在势均力敌上。
林伟杰:业绩规模无起色
“林伟杰的事不太清楚,时间太久了。”提及林伟杰,国海富兰克林内部大多数员工并没有太多印象,也没有太多关于他的传言。
2004年,有海外背景的林伟杰回到上海,代表美国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着手筹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期将近一年,寻找中方合作伙伴,最后选定国海证券、签订合约,林伟杰还是做了很多工作。
“在筹备期间,林伟杰受了很多折磨,只是没有太多人关注到这一点。”与林伟杰关系密切的国海富兰克林某前任部门主管在回忆林伟杰时代时,颇有些感慨。
当国海富兰克林的办公区逐渐被新到员工填满,当国富在林伟杰的坚持下引进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在海外成功的产品,推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在中国推出的首只基金产品富兰克林收益基金,当中方股东越来越强势,国富的表现似乎没有如中外股东方设想的那样出众时,林伟杰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在加码。
“林伟杰很优秀,也令人惋惜。他的风格稳扎稳打,然而成效并不大,可能是时机不对,以他的个性和能力,林伟杰绝对是个有实力的领导。”面对《机构投资》,上述前任部门主管把林伟杰的表现归纳为“生不逢时”。
2005年4月至2007年1月,不到两年的总经理任期,加上之前筹备处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林伟杰用了大约四年的时光,一手创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推出两只基金产品,规模排名上升7位。
中外股东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林伟杰最终在2007年年初因合同到期之日公司整体目标没达成而没有续约,遗憾离开。来源机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