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如尚健所言“中国基金业正处巨变前夜”,如今基金经理的变动已稀松平常,而基金公司高管们的频繁离职在近两年更为惹眼。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2位总经理离职,占到有产品发行的70家基金公司的17%。而近三年来,基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动也愈发频繁,2010年、2011年均超过70起。
总经理批量离职
从4月份长安基金曹阳到最近的汇丰晋信李选进,年内基金总经理的离职数量已高达12位。有传言称,年底可能离职的还包括纽银梅隆西部基金总经理胡斌和泰达宏利总经理缪钧伟。
就在上周,汇丰晋信基金公司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称,原公司总经理李选进因工作需要离职,继任者为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栋。资料显示,2005年,33岁的李选进在上海筹办运作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而如今,李选进两届任期已满,但汇丰晋信基金近两年业绩低迷、基金规模不增反减,或许成为李选进离职的主要原因。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汇丰晋信以76.98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在70家基金公司中仅位列第48位。
不过也有消息称,李选进下一步将转战台湾担任汇丰大中华资管业务的主管,从工作性质上来说是升职变动。“股东只是认为他的理念不适合国内市场,李选进本人还是非常被汇丰认同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而就在不久前的11月6日晚间,国投瑞银亦公告宣布尚健离任总经理一职。
“不久前尚健还在媒体探讨行业发展,一点没有要离开的迹象,挺突然的。”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7月,尚健在其文章《基金公司的“变”与“不变”》开篇第一句话便指出:“变与不变,不仅是个饶舌的哲学问题,更是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纷繁复杂的环境需要思考的安身立命之道。就在其离职的前半个月,他还在公开媒体阐述自己对基金业的看法称“中国基金业正处巨变前夜。”
对于尚健的离职,市场人士认为其出于股东压制利润或逼大规模的可能性极小。事实上,国投瑞银基金的两个股东均有较雄厚的资本背景。大股东国投信托2006年至今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超过1200亿元。二股东瑞士银行集团是瑞士第一大资产管理机构,截至2012年2月,其全球资产管理规模为6120亿美元。而尚健此前回应离职原因时表示,自己在总经理职位上已经9年,确实感觉有些累,对家庭的亏欠也越来越多。目前公司发展不错,是时候做出调整了。据悉,尚健也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应该还会留在公募基金行业。此外,尚健的离职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公司内部的变动。据了解,尚健办理离职事宜期间,国投瑞银也确实出现了部分投研、市场员工等人员变动。
除了李选进、尚健,其他离职的总经理分别是:长安基金的曹阳、中银基金的陈儒、华夏基金的范勇宏、方正富邦的宋宜农、万家基金的杨峰、国金通用的王文博、浦银安盛的钱华、申万菱信的于东升、东吴基金的徐建平、东方基金的单宇。此外,今年还传出其他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的消息,但目前尚未获得证实。而据了解,他们最终的去向也各不相同,徐建平任东吴人寿总裁、杨峰去了长安基金做总经理、范勇宏则继续留在华夏基金做副董事长、原华富基金副总经理邹牧上任方正富邦基金总经理、原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李道滨上任中银基金总经理,两位总经理都是以市场营销见长的高管。
让高管们“看不到希望”的激励机制
近几年来,基金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变动越来越频繁,2010年、2011年均超过70起。比如2011年就有多达19家基金公司发生总经理变动,分别为博时、长城、长盛、国海富兰克林、国联安、华泰柏瑞、金元比联、民生加银、诺德、融通、申万菱信、天弘、万家、易方达、益民、银河、招商、中海、广发。而“离职潮”在今年仍在蔓延。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位位业内重量级人物的离开,比如任职14年的华夏基金前总经理范勇宏5月份转任副董事长;在基金业坚守13年,成绩可圈可点的博时基金创始人、原总经理肖风亦在去年辞职。有媒体称,肖风离职后执掌万向集团金融业务。
对于近年来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动的现象,一位资深基金研究人士指出,一方面,本轮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大规模离开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业绩无所表现,股东已经失去信心希望通过更换高管来重寻增长。
再者,股东变动、人事纷争也是导致基金公司频频换帅的重要原因。“总经理批量离职,暴露出这个行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冲突已经非常严重,许多基金公司高管层在股东冲突之间煎熬。”该人士指出。
一位离职的总经理则指出,这些年基金公司总经理变化较快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业绩达不到董事会要求;其他资产管理行业的崛起需要人才;对基金行业的前途感到不确定。
公募基金的体制问题是导致很多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离职的最重要原因,继续留在公募基金,他们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曾有基金公司总经理在离任一个月后公开声称,新基金公司已无路可走,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将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市场普遍关注的基金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机制的缺失,便是导致近年来基金业部分高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肖风在任时,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激励机制问题。在某论坛上肖风曾指出,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基金经理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博时的股权激励机制“泡汤”后,坊间有关肖风出国学习、辞职等传言渐渐多起来。肖风也承认,考虑新的人生规划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
除了总经理,弱市中“转正”困难亦成为高管变动的重要因素。据新浪基金一项统计,今年以来37位基金离职高管(不包括转任公司其他高位)中,“副总经理”级别的有17位,占到总数将近一半。“转正难”一直以来是基金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另外这一类人群中的另一个特点即“市场派”。李道滨、邹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投研核心动荡 中小基金艰难度日
来自晨星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稳定的投资团队有利于提高业绩和增加资产管理规模。而今年以来数家公司投研总监的离职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刚刚成立不久、尚未站稳脚跟的次新基金公司。
近日,博时基金投研核心、量化投资团队一把手王政的离职再度引发市场和投资者的持续关注。根据博时基金连发的五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王政因个人发展原因,从11月13日起,不再担任博时标普500指数(Q D II)、博时深证200E T F联接、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 T F、博时超大E T F、博时超大E T F联接的基金经理。事实上,自从去年肖风离职之后,博时基金内部从高层到基金经理,变动人数也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公司主管投资的副总杨锐、主管市场副总李雪松相继挂靴而去,基金经理汤义峰和夏春也另寻他处,而如今量化团队核心人物王政也将离开。不过,博时方面则表示,对博时而言,个别投研人事的变动对整个公司的投研体系影响不大。博时的投研体系仍维持业内比较独特的分组制。
除了博时,今年以来,中海基金投资总监吕晓峰、中邮基金投资总监彭旭、方正富邦投资总监赵楠、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长安基金研究总监吴富佳也先后离职。晨星(中国)研究中心车小婵指出,基金相对业绩排名落后加剧了基金经理肩上承担的压力,导致中小基金公司频繁上演基金经理甚或管理层走马换将的戏码。加之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配备与大型公司相比本就先天不足,这给整个投资管理团队带来的冲击也就更加显著。
不过车小婵也表示,业内这种严酷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也要求中小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拼得立足之地之余,还必须像大型公司一样战略思考,努力打造内部优良的投研机制和投研平台,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记者韦夏怡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