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他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能够提供5%左右的稳定年收益,无疑成为了部分客户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客户可能流向银行,券商和基金也加进了发行固定收益产品的步伐。
“债券市场未来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脱媒。”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马骏称。多位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推进,券商和基金等金融机构都试图在固定收益产品上“分一杯羹”,拓展在财富管理这块“大蛋糕”上的份额。
券商资管借力推进固定收益业务
面对在金融行业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困境,券商都在寻找变革,其中在资产管理方面,发行更多样的产品成为了出路之一。广州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岩表示,券商资管新规发布后,主要改变是在效率和范围方面,从审批转到备案制度使得效率有所提高,在募集范围方面有所扩大,包括有适合特定投资者的计划,投资的各种限制也会放开,这将会加大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路径的差异性。
东兴证券研究报告称,资管产品的管理费率将随着竞争加剧而下行,产品投资范围以及结构限制的放开,将加速业绩的差异化,竞争将集中到产品的业绩上,盈利模式将从管理费收入转变到业绩报酬上来。
刘岩称,在固定收益产品方面,券商一方面会与信托竞争,分流部分资金,也可以与信托、租赁等平台相结合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资管作为未来投行对接有效的分销渠道,可以认购部分投行承销的债券,连接投融资需求。
刘岩称,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的投资研究和产品创新,在固定收益领域有能力做到比银行理财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去年银行理财投资债券的很少,但今年债券的占比大幅提升。对国内投资者而言,未来趋势是从储蓄变成理财,理财变成债券投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事实上,在投行业务方面,债券业务的增长和股票业务的下滑也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称,2012年1~9月上市券商股票承销规模合计1161.02亿元,同比减少23.50%,其中首发融资规模合计452.54亿元,同比减少83.7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月上市券商债券承销规模合计3999.41亿元,同比增长131.68%。
理财型基金成为“新明星”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公告成立的新基金募资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发行主要靠固定收益类产品“撑腰”。年内已成立新基金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共计95只,发行总份额为1141.34亿份;而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基金共计48只,发行总份额却达到2204.57亿份。今年的创新产品理财基金,期限从7日到60日不等,更是新基金发行亮点,今年已陆续成立了36只,发行总份额近1941.77亿份,全部基金发行总额中也占据近四成。
究竟本轮的债券和银行理财产品热能持续多久?还是又一轮简单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对此,诺安基金固定收益信用分析员程卓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固定收益产品的发展空间巨大。“积蓄了大半辈子的钱,不可能都拿过去股市搏一把,居民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必然日益增加。”
“近些年来,银行在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出现一些脱媒迹象。债券市场未来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深层次原因是金融脱媒。”马骏称,由于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带来的金融深化也会导致金融脱媒。
程卓认为,当前债市扩容与利率市场化联系在了一起:目前银行业有超过110万亿元的总资产,而当银行贷款中有部分变成债券或证券化的贷款资产后,行政性的存贷款定价将趋于失效,而央行的拆借、回购利率,央票利率等基础金融工具利率,和债券市场不同信用等级不同期限收益水平,将合力成为社会融资成本的主要参考;另一方面,债券市场的扩容会对传统贷款进行替代。
程卓称,某些基金公司几乎完全模仿银行理财模式,短期理财基金大卖数百亿元,这吸引了市场纷纷效仿,这其中的关键是产品精准切入社会中大量活期资金在保本基础上希望提高收益的需求。
作者:李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