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基金公司规模超越2007年巅峰2012年11月05日 02:39 证券时报网 评论
中银、工银瑞信和建信等三大银行系基金公司,位居规模扩增三甲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
5年熊市,千亿级基金公司沉沦,但也有小公司获得了成长。基金业长期规模变迁的背后,折射的是业绩、渠道和产品的永恒主题。
小公司逆势成长
2007年底,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276万亿的巅峰,但随后,股市大幅下跌,规模随之缩水,2008年三季度创出1.843万亿的低点。截至今年三季末,基金总规模为2.434万亿元,较2007年的高峰期减少8420亿元,缩水27.11%,但比4年前(即2008年三季度)的最低点增加5903亿元,增幅为32.02%。
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基金行业整体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纳入统计的57家基金公司中仍有16家的总规模逆势增长,超越了历史巅峰,有6家基金公司今年三季末规模较2007年底规模增长1倍以上。新华基金[微博]在2007年底时,规模只有8.34亿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一,但到今年三季末,规模增至70.9亿元,增加7.5倍,成为近5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公司。大摩华鑫、金鹰今年三季末规模分别为127亿元和60亿元,较2007年底增长2.07倍和1.65倍。
这三家曾经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业绩表现,新华基金在2009年和2011年总体业绩大幅领先,金鹰基金[微博]则在2008到2010年连续三年业绩表现突出,大摩华鑫旗下大摩资源则连续多年业绩排名领先。
若以规模增加绝对额计算,中银、工银瑞信[微博]和建信等三大银行系基金公司毫无疑问是熊市中的大赢家。这三家公司截至今年三季末,规模分别达590亿元、887亿元和566亿元,比2007年底分别增加340亿元、304亿元和249亿元,增幅分别达136%、52%和78%。中银基金成为熊市中规模增加最多的公司,除了靠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该基金连续多年业绩的持续领先表现。这也意味着,如果基金公司能实现业绩和渠道双轮驱动,那成长的效果将会十分显著。
此外,天弘、万家、国联安、中欧、招商、华泰柏瑞和富国基金,截至今年三季末,规模也都超过了2007年的高峰,天弘、国联安、招商和华泰柏瑞均依靠产品创新成功突围。显示产品已经成为继业绩和渠道之后基金公司成长的第三条道路。
大公司缩水超行业水平
当然,熊市中大部分基金公司经历了规模缩水之痛,特别是一些辉煌一时的大型公司规模缩水幅度远超行业。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共有21家基金公司今年三季末规模比2007年底减少40%以上,其中遭腰斩的达13家。牛市之王中邮创业基金[微博]自2007年以来规模大幅缩水,截至今年三季末规模减少543亿元,缩水比例达70.58%。曾经规模居前的华宝兴业基金、长城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融通基金等公司规模缩水均在50%以上。
而以缩水绝对规模计算,则以博时基金[微博]和大成基金[微博]最为显著,博时基金在2007年底总规模达2216亿元,仅次于华夏基金[微博]高居第二名,但到今年三季末,规模只有1231亿元,规模缩水达985亿元;大成基金2007年底总规模也高达1399亿元,但到今年三季末只剩下688亿元,缩水710亿元。
实际上,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15家基金公司在今年三季末的规模比4年前(2008年三季末)的最低点还要低,其中包括博时、大成、中邮创业、海富通、景顺长城、长城、上投摩根和光大保德信等曾经的大中型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