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周二。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周一出席《信报》主办的“香港经济峰会2013”后表示,美国推出量宽措施、资金涌入香港,乃意料中事,趋势预料仍会持续。言犹在耳,金管局翌日两度入市承接美元沽盘, 合共向市场注资120.13亿港元。
钻石底屡现屡破
经过这轮热
钱流入,金管局10月20日至今已先后二十次入市,合共向市场注资716.93 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热钱此番涌港,焦点对准“中字头”,尤其是A股ETFs ,大户散户各有各炒。
过去两年,A股“钻石底”屡现屡破,投资者再有耐性,屡战屡败亦难免令人气馁。近日热钱以锐不可挡之势押注内地股市“真见底”,能否得偿所愿?
陈德霖相信资金将持续涌港,但也提到热钱流入规模不及2008年底和2009年。翻查这段时间的数据,美联储当时已启动首轮量宽(QE1),金管局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多番入市承接美元沽盘,其间合共向市场注资6461.87亿港元。再看美国推出QE3以来资金流港规模,似乎难跟2008/2009年相提并论。
然而,正如陈总所言,热钱流入香港趋势估计仍会持续。QE3推出才三个月,且美联储明言月月购入400亿美元的按揭抵押证券(MBS),不设上限时限,流港热钱最终规模是否必然逊于2008/2009年,此刻言之尚早。
盈利乏善可陈
过去两年A股表现令捧场客失望,但值得留意的是,在热钱大举流入香港的2008/2009年,内地股市曾出现2007年泡沫爆破后最强劲的反弹。在金管局入市最积极的那十多个月,上证综指底至顶升逾一倍。此后如何有目共睹,毋须多谈,惟即使这不过是A股熊市中一次较像样的反弹,升幅可也绝对不小。
此刻回望,内地股市在金融海啸后之所以能强劲反弹,自然是拜中央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措施、银行“大开水喉”配合所致;时移世易,今天恐怕很难照搬原样。“十八大”领导层换届后,政府纵有新的刺激措施出台,规模要跟2008/2009年同日而语,难矣。然而,较少人注意的是,其时由天量信贷促成的股市反弹,最后虽无以为继,但内地GDP增幅由2009年首季的6.1%,加速至同年第四季的10.7%,其间企业盈利也录得可观增长。盲目“放水”,后遗症当然多不胜数,惟A股在“4万亿”日子中与经济和企业盈利同步上扬,不能说没有基本因素支持。
在A 股萎靡不起的两年,内地专家以至官媒围绕熊市寻根究底制造理由,却忘了股票回报由估值和盈利两个元素组成这个基本道理。当PE处于极高水平时,企业决策者只要犯上一点错误,估值通过股价下调重返与历史均值较接近的水平,实属正常。反之,PE低无可低,企业决策者只须犯少一点错误,市场便大有可能重新估计其股票的投资价值。2007年秋高峰期,上证综指历史市盈率达70倍,如此高的估值,如何能撑?
泡沫爆破后,A股估值水平虽已大幅回落,但内地企业盈利增长仍然乏善可陈;好些公司,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是两根稻草,今年再亏,那就是“压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各种挽救盈利的招数则是“救命草”。鞍钢能否避过遭踢出A股之劫,取决于管理层最后拿在手中的草是哪一根。由此可见,股票一事,归根结底仍看盈利,“与众不同”的A股也不能例外。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见,覆盖面较上证广的沪深300指数,次季成分股盈利按年微增0.1%;剔除金融板块,盈利按年更剧跌17.6%。以此而论,A股表现远远不如盈利接近纪录高位的美股,且跑输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股市,何怪之有?
[网络编辑 子非鱼]
作者:毕老林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