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数据来看,货币基金投资杠杆、组合久期的调整与通胀或货币市场利率一般呈现相反的走势,主要基于货币基金重配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货币工具及短期融资券所致。当CPI处于上行周期,货币政策一般会收紧以抗击通胀,货币市场利率将逐渐走高,此时降低久期,一方面获取超额收益的弹性更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中长债配置比例可防范利率风险,而降杠杆主要是为了避免流动性风险;当CPI处于下行周期,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债市的投资机会将逐渐显现,加杠杆与拉长久期配置债券的行为利于货币基金获取超额收益。
2012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货币基金的投资杠杆为111%,处于近5年历史相对高位,但相对2012年二季度末 124%的水平降低11%。另外,平均剩余期限相对上季度末降低18天至97天。整体来看,2012年三季度末货币基金投资杠杆与组合久期呈现双降态势,且幅度较大,一方面主要基于三季度债券调整主动降杠杆所致,另外一方面三季度资金面虽呈现紧平衡的态势,但相对上半年利率水平已显著降低,协议存款配置比例大幅降低,是造成降杠杆、缩久期的主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或预示通胀的见底。
大类资产:债券 银行存款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货币基金历史上重点以债券和银行存款配置为主,在2011年三季度之前,货币基金以债券配置为主,之后重点以银行协议存款为主,主要受2011年11月货币新规的影响。
2012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对银行存款及债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56%和45%,两者累计占比101%,集中度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相对二季度末降低了12%,而债券的配置比例仍呈微升的态势,一方面主要基于三季度利率水平在连续两次降息之后相对上半年已经有所降低,协议存款的利率收益优势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债券经历三季度调整之后,配置价值逐渐凸显,使得债券配置比例不仅维持近一年高位且有所增持。四季度债券反弹走势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货币基金配置有效性。
类属资产:短融 金融债
从历史券种配置来看,金融债自货币基金设立以来配置比例整体变动不大,但其他类的以2008年年末为转折点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呈现短融逐渐替代企业债与央票的态势。原因主要是2009年之前债市发展相对滞后,债券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信用债发展还处于开拓阶段所致。而2009年之后,随着短融产品的问世,其久期短、票息高、流动性好、风险低的投资优势使得货币基金将其作为重点配置券种,逐渐替代了风险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其收益率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央票票息低,且近年以来一级市场发行量锐减,致使存量规模愈来愈少,逐渐退出货币基金配置范围。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短融的配置比例延续前两个季度的升势,相对二季度末上升4%至31%,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其他三个券种相对二季度末变动不大。整体来看,在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趋于常态化的市场环境下,资金面波动幅度相对于历史可能显著降低,短期可能持续前期紧平衡态势,短融的配置环境仍比较适宜。此外考虑到年末财政存款大额投放,资金面有望紧中趋松,债券获利了结所获取的资本利得收益也有望显著提升货币基金收益水平。(文章来源:金牛理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