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参考标准。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 ,我国共发行了9829只债券,募集规模70万亿元,是目前沪深股市总市值的逾3倍。
从
山东海龙到江西赛维再到
新中基,从鞍山钢铁到北京地杰通信,近两年债市违约风险事件明显增多,风险在持续上升,而政府及担保机构的出手一次次加深了“债券不会违约”的印象。
但“靴子”应迟早会落下。“随着债市的扩容,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需要历经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力量的艰难博弈。”上述债券研究员表示。
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11月份债券市场统计月报显示,11月末,基金持债规模已超过保险机构,仅次于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类投资主体;从新增托管量占比看,基金已连续两个月成为债券市场的净增持主力。
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今年来,基金公司推出固定收益产品的热情远超往年,债基数量激增。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成立的债基(包括中长期纯债、混合债基、封闭债基、短期纯债等)有139只,占总发行数的38%,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和2010年分别为32%和23%,而在2005年和2006年,这一数字仅为6.6%和9%。
实际上,债基也发生过“踩雷”事件。
今年4月,在海龙短融债违约风险愈演愈烈之际,华商基金就曾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买入华商稳定增利债券持有的全部11海龙CP01短期融资券;若11海龙CP01到期兑付,则本次购买债券所获收益全部归华商稳定所有,并将兑付当日获利金额全部转入基金资产。
因此,在债市大扩容及风险持续攀升下,基金公司也格外小心,并总结出一套“避雷”手段。
尤爱国企
“我们比较喜欢国企和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上述债券研究员直言,“即使这个国企的财务状况比较烂,我们可能也会选择它的”。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这个喜好俨然成了行业“公理”。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三季末,公募重仓债券共1013只,总市值为2765亿元。其中,公募持债总市值前100名中,仅有09富力债一家发行人属民企的债券排在其中,重仓基金8只,持有市值为11.18亿元,排在第43位,其余99只债券全是“国字头”。
而公募持债总市值排在101名至200名之间的,也仅有08万科G2、博汇转债、12亚厦债、11康美债、中鼎转债、11庞大02等6只债的发行人为民企,且除了08万科G2外,其余5只均排在160名开外。
公募重仓持有市值最高的分别是11央行票据88、中行转债、12国开28、石化转债、11央行票据94及工行转债,重仓公募家数分别高达116家、163家、70家、176家、102家和126家。
债券评级自己动手 基金自建“避雷手册”
以发行人为民企的09富力债为分界线,基金重仓前42只“国字头”债券的持仓市值合计1481亿元,占到公募重仓债券总市值的53.56%。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银行也喜欢给国资背景的企业贷款,这样违约风险比较小。”上述债券研究员表示 ,“即使出现风险了,政府也会出面兜底,如
山东海龙和
新中基。虽然江西赛维不是国企 ,但是政府出于稳定、就业等考虑也出面兜底了。”
地方政府的屡屡出手使得债市违约依然是个“传说”。
除了有国资背景的发行人,公募们还非常喜欢上市公司发的债。上述排在前200名的7只债券即使不是国资背景,也没有逃脱上市公司的范畴(其中09富力债的的发行人在港上市)。
本报记者根据
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12月18日,共有791家上市公司在债市上融资,发行数量总计3.2万亿元,品种以中期票据、短融和公司债为主。
而公募们重仓的非“国字头”债券绝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们发的债,如09
瑞贝卡、11
金正大MTN1、11
健康元等。
“相比来说,上市公司资质比较好,信息又比较透明。”上述债券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因此,内部做评级时参考的资料也比较多。”
内部自建评级
“评级是个大问题。”北京一位债基经理表示,“我们希望评级公司做到客观、中立、专业,但由于他们拿的是发行人的钱,这一点是没法保证的。我们每买一个债都需要做一下内部评级,尤其是信用债。”
“我们也是自己评级。”一位固定收益研究员也表示,内部评级一般会比外部评级低上一两个级别,有时更低。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显示,国内目前有6家全国性的债券评级机构,分别为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上海
新世纪、中债资信、东方金诚国际,其中前四家占据了中国债券评级业务里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除此之外,鹏元资信的市场占有份额也在不断扩大。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内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均是采取向被评级对象收费的运营模式。
“目前,投资机构对评级机构做出的评级是不信任的。”上述固定收益研究员表示,所以我们债券池里的债券都是经过内部严格评级后筛选出来的,必要的时候也会去实地调研,但不会像调研上市公司一样频繁。
“虽然评级机构遭遇的危机全世界都有,但国内外是有差别的。”上述债券研究员认为,“国外是评级结果滞后,而国内是评级虚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基金公司内部的评级一般来说都要比评级公司的结果低。基金公司考虑的因素跟评级机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也是参考负债水平、现金流状况、盈利能力等定量因素,另外的定性因素是是否国资、是否上市、在整个产业链地位、发展态势等等。
“我们不会试图改变评级公司什么,而是做好自己的事。”上述债券研究员表示。
“随着债市的扩容,如果监管和研究跟不上,放了劣质企业进来,风险就会不断聚集。” 东方稳健回报和东方保本混合基金经理杨林耘表示,“对于扩容,既需要监管层把握好扩容的节奏,也需要承销商不过分包装、评级机构中立评级、发行人信批真实等,还需要投资者的仔细甄别。”
据本报记者了解,多位债券研究员在经过内部评级后,对于小企业和某些行业发的债持“规避”态度。例如目前被投资界排斥的光伏行业,另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如纺织也是普遍不受欢迎。
“光伏行业里最好的企业生存都比较难,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不会轻易投的。”一位债券研究员告诉记者。
作者:安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