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沉迷于通过大宗交易对倒银行股。那么,QFII对银行股念的是什么生意经?银行股的成长性到底如何?
事件描述 频现QFII 席位对倒银行股 一度在今年5~11月期间累积下跌11.91%的银行板块在进入12月后终于爆发,截至昨日收盘,银行板块已在本月整体上涨18.17%,表现远好于同期上涨11.29%的沪深300指数。同时本报数据中心的监测显示,本月以来,银行板块已累积净吸纳资金约70.55亿元,“吸金”量位居各行业板块之首。
不过此时,下半年以来一度热捧银行板块的QFII资金却在本月暂缓了净买入银行股的步伐。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昨日收盘,A股市场在本月已发生17笔涉及银行股的大宗交易,而在这17笔交易中,有3笔交易的卖出方为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9笔交易的卖出方为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而这两家交易席位均属于QFII背景浓厚的营业部,统计数据显示,这两家QFII席位在本月总计卖出了5.92亿元的银行股,特别是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在上周连续三次通过大宗交易抛售
工商银行,累积减持金额高达4.09亿元。(点击查看>>>
工商银行大宗交易数据表 大宗交易数据一览)
不过有意思的是,
海通证券国际部、银河证券北京建国路营业部等QFII席位也在不遗余力地吸纳银行股,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在本月卖出的1.83亿元银行股尽数被
海通证券国际部接盘,银河证券北京建国路营业部则扮演了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所进行的3笔涉及
工商银行的减持操作的对手盘。也就是说,这又有12笔大宗银行股的买入。
需要指出的是,与QFII席位“原地”对倒银行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QFII在本月对其他A股股票仍保持着积极的关注,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在排除银行股的前提下,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等QFII席位本月共买入29只A股股票,买入总金额约10.29亿元,而同期QFII席位卖出的个股只有21只,卖出总金额不到7.3亿元。
业内解读
QFII对倒银行股的三种猜想
对于QFII席位近来对倒银行股的现象,市场人士给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 对银行股后市存分歧 中信金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钱向劲告诉商报记者,在本月的大宗交易平台上,竭力卖出银行股的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和全力接盘的
海通证券国际部、银河证券北京建国路营业部对银行股未来的走势预期显然不大一样。
钱向劲指出,QFII对当前中资银行股的看法一直有分歧,一部分QFII认为银行股的估值已达历史最低水平,5%的股息率也相当有吸引力;但也有QFII认为中资银行股面临较大的坏账压力,息差收入下行的趋势也没得到扭转,前景仍不容乐观。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QFII投资者共出现在
兴业银行等5家上市银行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录中,与2011年年报相比,
宁波银行在今年前三季度遭到QFII减持,而
北京银行则得到QFII增持,至于
华夏银行等另外三家银行的QFII持股量则没有出现变动。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