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新股首日上市即破发的情况逐渐增多。而基金尤其是债券型基金,由于其设计上的“缺陷”,历来是IPO网下打新的主力。工银瑞信作为一家中型基金管理公司对打新股的狂热程度竟然高居66家基金公司之首,在其逾百条
的新股获配售记录中,“三高”新股占了大多数。但市场走势再次证明,这些被机构专家们过度包装的所谓“高价高成长”股票如与的发行价惨被腰砍。
而在新股破发潮袭来之际,工银瑞信不但没有为之警觉,反而加大打新股的资金投入与持仓,旗下四只债券型基金,共计配售了4088.93万股的,涉及资金近3.6亿元,目前处于被套状态。在余下不足一个月的限售期内,工银瑞信四只债基豪赌凤凰传媒的结果将在3月1日前揭晓。
十只破发股如被蝗虫啃噬
工银瑞信的资产规模只能算是一家中型的基金管理公司,但其对新股的狂热程度却高居66家基金公司之首。
据巨灵数据统计,2011年共有15只基金网下申购新股的次数超过20次。工银瑞信增强收益排名第一,获得网下配售38次;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和富国天利增长紧随其后以37次并列第二;工银瑞信双利29次获得网下配售次数的第三。
不过,在工银瑞信基金打新热情高涨的背后,其认购的高价新股频频破发。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20日,工银瑞信旗下基金共有114次获配售新股记录,认购了63只个股,其中有45家是中小创业板的高价新股,18家是上海主板市场个股。46只个股已破发。破发的个股也主要集中在中小创业板的高价新股中。
这些被机构专家们过度包装的所谓“高价高成长”个股,如天喻信息与迪威视讯的发行价惨被“腰砍”。
事实上,去年市场系统性风险集中释放过程中,暴跌的根源恰恰是源自这些“三高”次新股最为集中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2011年的工银瑞信旗下多只基金也深受其害。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工银系28只各类型的基金中,有15只基金近一年净值是负收益,净值跌幅最大的是工银瑞信ETF,其近一年净值跌幅超过24%。
作为工银系中2011年打新“主力”之一的工银瑞信信用添利A其近一年净值跌幅为1.95%,参与打新的股票型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的近一年跌幅为18.21%,该基金也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毛基”,净值不足0.3元,在股票型基金中的净值排名倒数第二位置。
此外,工银系基金在2011年获配售并已解禁的新股中,大多数为中小创业板的高价新股,而这两个板块也正是去年个股暴跌最为惨烈的板块。这批高价新股在2011年的跌幅,犹如被蝗虫啃噬般惨不忍睹。10只发行价在28元以上的获配售高价新股,出现了深度破发的情况,若工银系基金一直持仓至今,其浮亏将超过1.3亿元。
工银打新被套资金4.6亿
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日前向媒体表示,“2009年以来,新股破发逐渐增多,2010年首日破发率约为7%,2011年约为27%;2011年下半年,参与新股申购账户数比上半年减少1万多户;从中可看出,随着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引入,一级市场固有风险特征逐步显现,以往热衷打新的部分投资者已开始反思,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情况下,盲目偏爱打新股、炒新股,不仅自身遭受损失,还可能导致‘多输’局面。毋庸讳言,新股发行制度尚存缺陷,市场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改革完善。就现状而言,过度炒作新股,不仅危害市场,而且从根本上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跟风炒新风险大”。
债券型基金一般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面对如此高的破发率与打新风险,工银瑞信的债基反而继续投入巨资对新股进行“豪赌”。其凶悍的操作风格与股票型基金相比较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银系又新增加了一只债基工银添颐也开始加入到打新的队伍中来。工银系也从以往的多只基金分散打新改为集中巨资申购单只新股。
截至今年1月20日,工银系准备解禁的IPO限售股共有8只,其中有5只股已破发。目前处于破发状态的5只IPO限售股中,工银系共计被套资金约为4.6亿元。从工银系旗下债基获配售新股的实际市场表现来看,其对新股IPO的投资行为似乎与“固定收益”这个词相去甚远。其中工银增强与工银添颐两只债基均由同一名基金经理杜海涛所管理。
数据显示,杜海涛不但是工银系打新炒新的王牌主力,还是所有债券型基金经理中的“金牌打手”。
与其他基金公司打新情况不同的是。工银系债券型基金打新次数,比同类型的债基表现出异常高的打新频率。工银旗下有4只债基均跻身单只基金配售新股的前列位置。其中工银增强与工银添颐两只债基均由同一名基金经理杜海涛所管理,合计打新股获配售次数高达42次,认购个股达到37只。从数据上看,杜海涛不但是工银系打新炒新的王牌主力,还是所有债券型基金经理中的“金牌打手”。
“专业”打新
在工银瑞信增强A的招募说明书中,对股票的投资理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固定收益资产所提供的稳定收益基础上,根据股票市场一级市场股票及资金供求关系,‘适当’参与新股发行申购及增发新股申购等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为基金持有人增加收益,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据巨灵数据资料显示,杜海涛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20日,其认购的37只个股累计动用资金竟然近10亿元之巨。其管理的工银增强与工银添颐两只基金的A类份额其总规模也仅仅不过30亿元。这也意味着2011年至今杜海涛打新股所用的资金占其管理资产的周转率超过30%。如果从数据上看其打新的狂热程度,与其用“适当”这个词不如改成“专业”打新,也许会更符合实际。 神秘保发力量 杜海涛所认购的37只个股中,有27只个股已破发,破发率超过70%。深度破发个股分别有、、天喻信息、、等多只个股。
此外,记者从这批个股走势图上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现象:有19只个股在网下申购限售股解禁日当天并没有破发。其中部分个股,在上市后至到网下限售股解禁的三个月时间内,如出现破发的情况,通常就会有一股“神秘力量”发动“保发式”的上涨行情。其深度破发的主跌段,非常“巧妙”地出现在网下申购资金解禁期以后。如、东材科技、杭锅股份、宁波建工、、北京君正等。其中有部分个股甚至出现上市后被“爆炒”的情况,如、,均有杜海涛动用巨资通过IPO提前埋伏的身影。
豪赌凤凰传媒
从工银系债基斥巨资打新的历史记录来看,工银系上一次对新股进行“巨资豪赌”是在2011年5月。工银系旗下三只债基动用了1.236亿元申购了骆驼股份664.54万股,发行价为18.6元。该股于2011年6月2日上市即破发。经过5个交易日短期调整后,突然出现一股“神秘力量”将骆驼股份“托”了起来,股价也从最低的15.98元一路狂飙至29.76元,涨幅接近翻倍。
这次工银瑞信旗下共有四只债基通过网下申购持仓凤凰传媒超过4088.93万股,涉及资金近3.6亿元。工银系这次以如此巨大的持仓量以及运作资金,也许是希望能在凤凰传媒上复制骆驼股份的成功。而这批巨量限售股将在今年3月1日解禁,对目前流通盘不足2.8亿股的凤凰传媒将构成极大的压力。
截至2月7日凤凰传媒的收盘价8.44元计算,浮亏近千万元。在解禁日逐渐临近之际,如果该股继续跟随市场破位下跌,工银系这四只债基将面临巨额亏损。
杜海涛其人
公告显示,出生于1974的杜海涛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与金融工程研究员,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研究员,2005年5月13日至2006年5月26日担任招商现金增值基金基金经理。2006年9月开始担任工银瑞信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记者观察 请问工银系债基 投资者如何信你?
陈伟新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日前向媒体表示“新股不败”、认购新股保赚不赔现象,有其特殊历史背景,这种状况不正常,不可能长久。因此,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新股可能的收益和风险应有足够认识。事实上随着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以往出现在一二级市场的固定差价早已不复存在。新股破发甚至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屡屡发生。
如果说新股破发是“市场化”的一种表现,那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基金,乐此不疲地冒着新股破发风险,对新股进行报价和申购呢?债券型基金又被称为“固定收益基金”,其投资的品种一般以低风险固定收益品种为主。但从工银系旗下的多只债基对新股的“狂热”程度来看,难道他们不知道目前已“市场化”的新股是有破发风险的吗?那为何工银系债基仍然要冒险申购而且金额越来越巨大?
以往的债券型基金一般都会预留一部分的头寸专门用于打新股的“无风险套利”,其稳定套利的原理其实质正是基于一二级市场的稳定差价,再加上机构资金的资金优势,从而可以获取利润。但是自从2008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的一二级市场差价逐渐消失,新股的破发也已成常态。因此自2009年底至今的近两年时间内,QFII基金早已绝迹于新股发行市场,难道QFII就比我们的“国产基金”傻,有钱也不会去赚?
作为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基金公司,投资者客户就是基金公司的“上帝”。非常不幸的是来自国外的QFII更懂得如何去珍惜“上帝”对他们信任,所以QFII面对其高的新股破发率的情况下选择不打新股。而我们的国产基金则尤其喜欢带着“上帝”到资本市场中感受风险,追求刺激,一起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