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根据全球知名医疗咨询机构IMS Health的统计,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到了85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这其中中国市场对全球药品市场增长贡献最大,2010年达到32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5位,同比增长23%。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截至2011年10月份,欧洲市场(最近12个月)停止增长,北美和日本市场分别增长3%和6%,而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8%,规模达到了383亿美元。按照IMS Health 最新预测:2013年中国市场将超越德国,全球排名第三。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万亿元,2005-2010年年均增长23%,比“十五”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和利润CAGR分别达到15.4%和31.9%,效益增长快于产值增长。中国医药走出了领先全球的“中国速度”。
巨大的人口基数、老龄化、城镇化率造就了对医药健康行业的需求。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需求的持续爆发。内在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但在医疗支出上一直属于全球比较低的水平。按照WHO的统计,2008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为146美元/年,分别是全球平均、美洲和欧洲平均水平的52%、5%和6.4%。未来人均支出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从37.7%上升到49.95%,预计2011年,城镇人口数量将正式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继续提升,提高居民的医疗需求。伴随着近十年来持续下降的总生育率,中国的老龄化步伐正加快,按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然迈入老年型国家行列。200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达到了14.46%,而当年全球平均水平只有8%。人的一生中,80%的药品消费是在最后20年发生,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一半以上的药品被老龄人口所消费。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将显著提升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政府投入和医疗保障覆盖、经济发展因素和卫生消费支出增长、新医改对就诊率和住院率的提升驱动行业快速发展。自2007年开始的新医改,从投入和制度规范等多方面提高了医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投入方面,按照卫生部的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卫生费用达到了2万亿;相对于2006年,4年复合增长率为19.3%;相对于新医改前(从1997年至2006年),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3.3%。2006年政府投入占整个卫生费用的比例是18.1%,2010年则达到了28.6%!而各类医保政策的推进,同时拉动了社会机构对医疗卫生的投入。2006年社会投入比例是32.6%,2010年达到了35.9%。相对于政府的高投入,个人支出比例出现了明显下降。在2006年之前的10年间,个人支出比例平均超过50%, 2010年则下降到了35.5%。在卫生费用的支出上,2000年到2010年,国内医院数量从1.6万家增长到2.1万家,床位数从217万张增长到339万张。而总诊疗人次从21.2亿增长到58.4亿,年入院人数从5297万人上升到1.42亿人,增速远高于医院机构数量和床位数量增长。可见,医疗投入的增加显著推动了就诊率和住院率的提高,同时也扩大了医疗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从原料到制剂,从国产替代到进口,从进口到出口,中国医药行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2001年到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医药制造业(不含医疗器械)收入增长了5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2%。超额增长主要来自于3点:1)从原料药向制剂药升级。通过技术的进步,国内企业从此前的低端、低价的原料药生产为主,逐渐升级到高价高毛利的制剂药为主。同样是2001年到2010年,国内的化学制剂药、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收入复合增速分别是21.6%、20.7%和28.1%,高于或接近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而化学原料药行业同期的增速只有17.2%,行业收入整体规模也在7个子行业中由2001年的第一名下滑到第3名。2)仿制药对进口药品形成替代。国内制药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开拓,当前已经能够生产全球绝大多数品种的制剂药,逐步抢占进口药品市场。国内药品终端市场最大的两个领域分别是抗感染和抗肿瘤领域。抗感染领域目前除了少数专利未到期的品种,大部分仿制药品种已是国产品牌为主;在门槛很高的抗肿瘤药物市场,国内厂商在第一大品种多西他赛和第二大品种紫杉醇上已占据领先地位。3)出口打开国际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大。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制药企业也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医药行业的出口交货值达到了95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6%,在全球经济放缓趋势下,其增速显得尤为突出。
当前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着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已将医药产业提升到战略振兴产业层面,全力推动行业发展。《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总产值增速较“十一五”稳中有降。同时该规划对于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出了更加量化的指标,即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要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 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为达到这一目标,该规划提出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企业进行上下游整合和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希望逐步引导行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思路。
新医改背景下政府投入加大,刺激行业扩容。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在5%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随着政府卫生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居民健康消费支出的增长,预计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有望提升到6.5%。新医改也将推动医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核心技术创新打开盈利空间。《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自主创新确立了量化目标:骨干企业研发投入需要超过销售收入5%,获得30个以上原创药物,3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新品,200个以上大品种升级,开发50种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疗器械。同时该规划还明确了需要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等,为全行业的创新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形成行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奠定了基础。
中国医药产业亦面临良好的国际发展机遇。《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认证,实现200个以上原料药通过FDA/COS认证,80家以上制剂企业获得欧美或WHO认证。随着全球专利到期高潮来临,国内医药出口将有大发展,同时国内企业介入国际医药产业链程度日益加深,未来国际订单转移CRO、CMO订单将大量增加。目前全球制药行业正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全球化竞争和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大药厂外包进程,借助第三方关系网来提高效率,外包模式也加速从非核心功能外包向核心功能外包过渡,中国和印度成最受欢迎选择地。
在大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医药各个子行业领域不乏亮点和投资机遇。一批符合行业政策发展方向、拥有“品牌资源 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并带给中长期投资者可观的复合收益率:
1) 从垄断到放开,医疗服务行业走进春天里。国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为专科医疗服务打开发展空间。得益于中国巨大和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市场,医疗服务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优质的医疗服务企业是未来投资的良好标的。
2) 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和升级是大势所趋。新医改下国家基层医疗建设给中低端产品带来需求,家用医械市场的兴起拉动便携电子产品发展。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3) 中成药行业品牌中药的消费化、现代中药的创新、饮片走产业整合过程伴随相应的投资机会。依托传统品牌的中成药具有消费属性,其定价和品牌拓展具备较大弹性,能够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创新为依托,现代中药产品治疗效果更具备针对性,受到国家创新支持和严格的监管,未来发展将更规范;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将加速行业整合,拥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4) 化学制剂领域专科品牌药的创新之路不断延伸。人口结构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给品牌专科药带来额外的需求空间,而医保覆盖和支付能力提升释放了对品牌药物的需求,企业研究实力增强和政策对创新的扶持将加速行业发展。
5) 生物制品行业是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政策鼓励以及资本支持给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在新医改费用控制的背景和预防为先的思路下,政府将更加侧重于重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加之按病种收费制度的推行,将极大带动疫苗、诊断试剂等的需求。
6) 医药商业并购整合如火如荼。《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我国医药商业行业正在演绎着过去几十年美国和日本的行业整合路线,龙头企业正在通过并购整合迅速扩张,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医改给流通渠道带来更多增值服务空间,并将推动药品消费逐步从医院转移到零售终端。
7) 原料药行业关注中国企业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和OEM定制机遇。原料药企业国际生产转移趋势确立,市场化定价给原料药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战略明晰、执行力强的企业在不断升级中胜出。而中国特色原料药企业的产业升级路径日益清晰,从特色原料药出口→合同定制(从原料药到制剂)→合作开发→制剂出口→挑战专利/授权仿制药,在转型过程中紧紧抓住国内制剂业务。对于立志实现产业升级、并已提前投入的中国制药企业而言,全球仿制药市场,面临历史性的“蛋糕和机遇”。
站在中长期的角度衡量,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光明,投资医药行业可获得长期稳定回报。从国内和国际的股票市场历史经验来看,医药行业的高成长性确实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1989年至2011年,美国标普500医药指数上涨608%,是标普500指数上涨幅度364%的近两倍。1995年至2011年,日本医药指数上涨155%,远高于同期日经225指数近60%的跌幅。相信未来十年中国医药产业仍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样有望给中国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