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第六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胡家夫透露,证监会正着手修订《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为专户业务创造宽松的公平的监管环境,并提出“
积极推动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如果来自监管层的上述说法成立,这将是又一次为基金专户业务松绑。“这将放宽基金发展方向,提升了行业发展的空间,引导基金向多元化进军。”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
但是想象空间巨大的同时,却是公募基金的专户业务经历了三年发展,仍是入不敷出的现状,让很多基金公司开始感到彷徨:有的基金公司对专户团队精兵简政,让专户人员回流公募;有的基金公司为了迎合客户,放弃了计提业绩报酬;有的基金公司停止发行专户“一对多”产品。
专户三年,基金公司对其态度已然分化。
半数亏损?
9月14日,招商基金第一只专户“一对多”产品招商瑞泰灵活配置1号到期清盘,截至清盘日,该产品累计收益率为 27.6%,对比同期上证指数下跌超过30%,该产品取得了相对较高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实现了不菲的正回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专户产品都能给客户带去正回报。
“权益类产品中,我们前后发了接近30只,大约有6成能给客户赚钱”,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我们也想方设法和获得的同行数据做过比较,我们的业绩还算是中等偏上。全行业权益类专户一对多产品大约一半以上是亏损的。”
在某基金论坛上,有一个由购买了专户产品的投资者自发形成的长期跟踪基金专户一对多业绩的帖子,根据投资者披露的最新数据,大多产品在净值之下。即便是大型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产品也是如此。
由于专户产品的非公开性,很难获得全行业的数据,一些银行原本给投资者提供托管在该行这类产品的业绩,但据了解,基金公司对银行的这种做法提出异议,去年年中,银行也不再向客户提供这类数据。但一些基金公司对专户产品的态度大概能够说明情况的惨烈。
“客户伤得厉害,我们也不好再发这类产品。”上海则有基金公司人士坦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金专户“一对多”的业绩不佳可以归结为市场原因,毕竟在“一对多”开闸之时,A股刚刚经历了2009年上半年的反弹,当时沪指站在3000点上方。“发行时机不好,亏损后,想把净值做上去,却又担心进一步损失。”某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其操作时的两难处境。
也有业内将其归结为基金公司的“基因”问题:“专户一对多的投资经理大多是从公募过去,习惯了相对收益的操作方式,在做绝对收益产品时难免出现不适应。”一家券商研究机构的基金研究员认为。
然而,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专户“一对多”产品中折戟。据了解,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的专户“一对多”产品大多能给客户带去正收益。
谁在坚守?
分化的业绩也影响了基金公司对专户“一对多”的态度。
“2010年,我们产品部同事天天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负责市场同事也跟着天天加班来制作产品介绍文本。”上海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那一年,我们公司发行了20多只一对多产品。”但据其介绍,2012年该公司只有零星几只产品发行。
更有暂停“一对多”产品业务的。“我们很久没有发行一对多产品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前段时间,更是传出长盛基金撤销专户部门。虽然长盛基金事后否认此事,但是却向媒体承认了停止发行专户“一对多”。
有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对记者称,在专户产品发售时选择了多家银行和券商,是希望在每个渠道都有一个标杆产品,这样以后的产品发行就能更加轻松。而如今看来事与愿违,由于产品业绩欠佳甚至出现大幅亏损,每个渠道都有一批受伤的客户,再在这些渠道发售专户就难上加难。
在2009年,基金专户“一对多”开闸之时,基金公司希望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但事与愿违,多数基金公司在此业务上实际是亏损的。
“如果核算我们投入的人员、产品研发、销售成本,专户一对多肯定是亏损的。”上海有基金公司人士就坦言。
基金“一对多”在设计初期是希望以计提业绩报酬为盈利方式的,由于业绩不好,难以提取业绩报酬,亏损在所难免。
跟私募不同,专户“一对多”在产品业绩报酬的提取上有着更苛刻的要求,通常在产品盈利5%-10%之后才提取20%左右的业绩报酬。
“我们不久前结束的一只产品设计的收益率是6%,虽然该产品取得了正回报,但是未达到6%的要求,该产品也未能给公司赚到钱。”深圳有基金公司专户投资经理表示。虽然专户“一对多”也可以提取管理费,但是由于规模小,并且管理费提取比例小于同类型公募基金(灵活配置类产品管理费1%),管理费很难弥补基金公司投入的成本。
对于专户,过去三年,整个基金行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看不到赢利的曙光,对此,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减亏。
既然提不了业绩报酬,有基金公司就希望提高管理费,以实现收益。今年8月份,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一款与期货公司合作的专户产品。这只专户产品合同规定,产品期限为1年,中途不接受参与申请或退出申请,存续期间不进行收益分配。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并不提取业绩报酬,改为每年收取2%的资产管理费以及0.2%的资产托管费。管理费较之前产品大幅提高。
此外,今年上半年,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与
招商银行合作发行一款“一对多”专户产品,就大大降低了提取业绩报酬的门槛,其业绩报酬提取基准改变为只要产品净值超过一元初始面值,即可提取业绩报酬,提取比例改为10%。
虽然已经有基金公司动摇了继续发展专户业务的信心,但专户业绩好的公司却仍在寻求专户“一对多”方
面更大的发展。“我们还会着力发展专户一对多产品。”招商基金专户资产投资部总监杨渺就表示。
另有一些基金公司也对专户充满信心,就是新基金公司。
比如财通基金公司,该公司公开表示,2012年全年其计划发行专户产品19只专户“一对多”产品,规模10亿元,仅下半年会继续发行15只左右的专户产品。
“这些基金公司是张白纸,客户未有受伤,因此还可能寻得到客户。”有基金公司人士评论到。
德邦基金总经理易强也曾表示,在与大型基金公司的竞争中,次新基金公司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不多,而今年以来新政不断的专户业务,或有可能成为其重要的突围途径。
另据记者了解,平安大华、安信基金也都已经发行了三只专户“一对多”产品。
重燃激情
今年6月份,证监会就放出风声,正在修订《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如果该修订出炉,将会激发行业对专户新的热情,给冰封的专户一对多也能带去温暖。历史上,围绕着专户(特定客户)出炉了一系列的文件,每次都能推动这项业务发展。
根据管理层的数据,截至2012年5月底,在72家已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共有71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其中40家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账户527个,管理资产1018亿元。
今年6月底推出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基金专户范围扩大至非上市企业股权、债权、收益权,基金专户今后投资范围将横跨一、二级市场而具有更灵活的投资方式。
“基金公募传统业务只能做二级市场,但专户业务范围拓宽后,基金可以做PE、债权及收益权等产品,以前只有信托公司能做业务现在基金也能做。在这方面基金发展空间巨大,也将进一步加快基金公司向全能型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将因为专户松绑而涉足信托、券商财富管理等独有的业务领域。
“我们正在筹备股权投资小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也有行业内人士较为冷静。“PE等领域并不是基金公司的长项,基金公司也没有配置这方面的人才。”深圳有基金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监表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认为,公募业务能够有较大发展,是因为券商代客理财的崩塌给了基金公司机会,而信托、PE尚未见到崩塌,基金专户作为新进入者并无优势。
但不排除有基金公司在新的领域掘金成功。“新的业务模式会刺激基金公司更加分化。”上述上海这家基金公司人士称。
作者: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