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本应受到稳增长政策刺激、QE3余威提振延续上涨,但本周却创出43个月以来新低。迷离之际,我们特邀华宝兴业新兴产业基金经理郭鹏飞、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陈玉辉、宝盈核心优势基金经理王茹远以及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基金经理汤海波,一起来探究大盘的“破底之旅”。
三季度难为经济企稳季
《红周刊》:9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7.8,较8月份略有回升,说明经济在下行中已经筑底?
郭鹏飞:还不能这样说。中国的制造业增速仍然在放缓,只是放缓的幅度开始趋稳。9月PMI虽然较上月略有回升,但其产出指数创出了10个月的最低水平,且已经连续11个月处于50枯荣值以下的水平,显示经济复苏前景仍然堪忧。即使今年以来证监会“新政”频出,之前发改委基建投资的消息也给大盘带来一定的人气,但市场仍然缺乏系统性机会,主要原因还在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目前,A股走势具备典型的经济衰退末期特征,经济下滑、通胀回落、盈利下降与放松预期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市场底部震荡趋势还将延续。
陈玉辉:PMI指数环比的小幅上升,虽然有可能缓和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但回升幅度过小且依然远低于荣枯分界线,表明制造业整体仍处于收缩趋势中。因此,该数据公布之后反而对市场情绪构成压制,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的权重股集体溃退。同时,9月上旬总发电量及火电增速继续恶化,预示着工业生产和原材料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低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短期仍处于政策退出后的自然寻底过程中,一些周期性行业普遍达到外延式扩张的极限,暂时还看不到经济回升的触发因素。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作为股价的核心驱动因素,未来一到两个季度仍对市场有负面冲击,中期来看依然找不到确切的向上动力。
A股寻底再以失败告终
《红周刊》:近期基建投资批复以及QE3的推出,为何没能让A股的积极走势得以延续?
陈玉辉:前期发改委网站集中披露的项目虽然较多,但事后通过各种渠道信息汇总,已经排除了政策性集中释放、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暗示意义。从数量上看,这些项目也并不构成对相关领域投资的显著增量效应。股市上涨的驱动力是对未来利好的预期,而非利好的兑现。由于本次的QE3出台几乎意味着美、欧货币政策手段近于“all in”,未来基本没有更乐观的刺激政策可以预期。
王茹远:发改委加快审批的一些项目,例如轨道交通建设,本身就在规划中而非新增项目,并且这些投资给具体上市公司带来的业绩拉动还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短期市场的兴奋度不会持续太久。但项目真正开始实施后,相关公司将持续享受“新签订单——业绩兑现”的积极影响。而本次QE3虽然超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但实体经济需求较为疲弱,刺激效果要明显弱于前两轮,QE3给大宗商品价格、外汇占款、出口带来的实际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红周刊》:在接近2000点整数关口,市场是否将加速赶底?
王茹远:接近2000点整数关口的时候,总会有投资者提出新的向下点位目标。但个人认为,在当前点位对应的估值水平下,几乎所以看空的理由都已经被市场所反映。即便部分行业和公司下滑的趋势在三季度并无改观,市场也已充分提前预期。在我来看,越是所有负面因素被全部夸大反映,大盘离反弹也就越近,所以A股随时可能出现在周期股引领下的反弹。
QE3提振QDII基金业绩
《红周刊》:今年以来,出海“淘金”的QDII基金业绩表现出色,未来是否依旧保持乐观?
汤海波:受益于今年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QDII基金整体跑赢A股基金。短期内,在欧洲、美国以及日本陆续推出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资金有可能向新兴市场的风险资产类别流动,有望继续驱动股市表现。随着前期的政策放松效应体现,新兴市场经济放缓的趋势有望见底回升,企业利润增长回稳将推动股市长期走好。前期表现落后、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的市场,例如香港中资股等可能会获得较好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欧债危机仍存在不确定性,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也可能在四季度给市场带来困扰。此外,如果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大幅回升,将对政策放松形成制约,从而影响股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