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层资产管理“混业经营”的思路下,券商资管、阳光私募乃至信托、银行理财都开始在资产管理市场崭露头角,让这支专业队伍略显黯然失色。
2012年已不是基金业寒冬的第一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近5年的蛰伏,面对其他行业涌入者日益激烈的竞争,无论是补足内功弱势突围还是壮大根基曲线救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迎接挑战。
公募固定收益产品弱市突围 今年基金行业最激进的公司代表无疑是工银瑞信和汇添富。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底,工银瑞信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约1200亿元,比二季度末增加了500多亿元,行业排名很可能由第七迈进前五。而汇添富规模也较去年底增加了400多亿元,达到800多亿元,不但跨进行业前十,亦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基金公司。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突围的工具都是短期理财基金,工银瑞信显然抓住了大股东为
工商银行这一天然优势,汇添富则是抢得了短期理财基金这一今年基金业最大亮点产品的先发优势。
其实,不仅这两家公司,在整个行业今年的新基金扩容中,短期理财基金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4日,今年新成立基金173只,总规模4138.97亿元,其中短期理财基金13只,目前规模达1337.48亿元,占到了约三分之一。
9月末最后一周,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基金公司新报产品8只,其中7只为短期理财或货币基金。
在股市经历了两年多熊市后,固定收益市场正成为基金公司扩疆的重要战场。其实短期理财基金的定位与货币基金相近,主要发挥短期现金管理功能,在投资方向上与货币基金类似。其实货币基金的规模也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增加,从不到30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4938.55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银行停发超短期理财产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都为这些主要投资利率产品的投资品提供了土壤。
虽然目前国内宏观环境处于降息周期中,但短期资金面依然紧张,存贷比压力下,银行存款压力仍存,在大额可转让存单发展起来之前,目前协议存款是这类现金管理产品的主要投资品。
易方达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马骏表示,根据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其实并没有短期理财产品,利率市场化初期是货币基金大行其道,而正是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理财产品的发展培养了这类客户需求,与货币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牺牲了流动性,能否获得收益的补偿是这类产品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决定因素。
未来,很可能证监会将对货币基金的久期和所投信用产品的评级加强管理,或进一步将货币基金和颇具中国特色的短期理财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一步细分。
目前,整个公募基金业,债券基金总资产规模2401.29亿元,保本型基金650.68亿元,再加上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类产品总规模已达近8000亿元,占整个公募基金总规模的30%,这一比例近4年来持续增长。
其实不仅国内基金行业如此,在国外,许多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产品的发展都好于权益类产品。即使美国股市已经收复2008年失地,最近两年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也依然将固定收益产品作为主打,因为多数客户依然厌恶风险。
除了固定收益产品的大扩容,在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分级指数基金成为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的一个小的突破口。这类产品跟踪指数、带有杠杆,弹性大,成为游资弱市抢反弹的利器,其约定收益份额则与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与短期理财基金的定位异曲同工,受到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尤其是保险机构的欢迎。
短期理财基金和分级指基可谓今年基金公募业务弱市突围的两把利剑。尤其是前者,分流银行理财产品客户,但同时由于其短周期运作特点,对关键时点的银行存款规模不构成威胁。去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近17万亿,终于,公募基金也分得一杯羹。
短期看,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的发展或是股票市场疲软、银行理财产品受政策干扰暂停的阶段性发展。不过长期看亦不然。
2007年被誉为公募基金理财功能普及的元年,当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整个公募基金中的占比近5%。目前这一占比已经增长到如上所说的30%,经过这些年所交的真金白银的学费,在理财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已经有了更强的风险意识,不再是简单的比较收益而选择产品。
证监会亦大力鼓励基金公司发展低风险型产品,在债市扩容的大背景下,随着投资人风险的分层,未来固定收益类产品终将在公募基金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
作者:赵娟 李保华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