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把统计区间拉长至今年5月以来,相较大盘16.10%跌幅,
大智慧ST板块同期跌幅仅为7.89%,整体表现仍强于大盘。
此轮ST板块逆势上涨背后,除个别ST股脱帽及重组预期发酵引致游资热炒外,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无疑也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据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二季度机构投资者共持有27只*ST股和ST股,持股总数约为23656.94万股,持股市值约为16.89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2.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似乎并不惧监管层鼓励蓝筹股投资的喊话,不仅如此,二季度还逆向增加了ST股仓位。
据
同花顺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基金ST股持股总量为8115.80万股,较一季度环比增加703.08万股;参与持股的基金产品也由一季度的34家大幅跃升至81家,持有的ST个股则由11家增至19家。
公募不惧喊话孤独增持ST股 8月初,伴随上交所放松ST公司摘帽条件的利好消息释放,ST板块上演绝地反击,成为弱市中少见的一抹亮色。
根据
同花顺统计,区间累计涨幅在10%以上的ST股或*ST股共有32只,其中包括*ST天成(600392.SH)、
SST华新(000010.SZ)、ST航投(600705.SH)、SST华塑(000509.SZ)、
SST天海(600715.SH)、
ST中冠A(000018.SZ)、*ST吉纤(000420.SZ)等7家公司,区间涨幅更是在20%以上。
对此,一位北京私募机构人士向记者指出,“大盘暴跌的时候,市场缺乏炒作热点,而此时部分ST股受重组预期刺激反而成为游资炒作的标的。”
记者注意到,此轮ST股逆势大涨背后,参与炒作的机构性质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持股结构来看,此前曾狙击ST张股(现名张家界,000430.SZ)重组并获利而归的QFII基金一改常态,年初至今未参与任何一家ST股投资,回避态度明显。
而险资、信托账户也在二季度不同程度收缩了ST股持股仓位,多数险资账户甚至完全撤出。
一季度,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601628,股吧)、泰康保险、
太平洋财险四家保险公司共持有*ST海龙(000677.SZ)、*ST锌业(000751.SZ)、*ST长油(600087.SH)等三只ST个股,持股总额为6333.43万股,及至二季度仅剩下
太平洋财险尚持有*ST长油2950万股,且已较一季度大幅减持1550万股。
与险资相比,信托账户二季度大笔撤军的信号亦颇为明显。
一季度,12只信托产品尚持有15家ST类个股,合计持有约11152.86万股;但及至二季度,仅剩10家信托产品持有9家ST、*ST股,持股总数也缩减1033万股至10118.96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与上述机构在ST板块的操作完全相反,二季度公募基金俨然成为ST股豪赌军团的主力。根据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止二季度末,共有81家基金产品持有19家ST类个股,持股市值达9.47亿元。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公募基金二季度清仓了因担保危机爆发而陷入经营僵局的*ST海龙,亦有基金大幅减持行业处于下行区间的*
ST能山(000720.SZ)、*ST锌业和*ST赣能(SZ.00899)。
而在增持方面,一季度遭受大笔减持的*ST领先、*ST长油则强势回归,分别被公募基金增持578.32万股和241.56万股。
其中,上投摩根系一举成为二季度基金军团增持ST板块的主力军,其一共动用旗下六只基金账户建仓*ST领先,截至二季度末,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混合、上投摩根中小盘、上投摩根行业轮动、上投摩根大盘蓝筹共持有*ST领先505.24万股,占流通股本的6.66%。
与监管层极力推荐的大盘蓝筹股相比,上投摩根在“垃圾股”上的豪赌显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上投摩根集体建仓后的第三季度,*ST领先重组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短短一周时间,其股价就由19元大幅拉升至27.53元,区间涨幅高达44.89%。
作者:徐亦姗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