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投资中最关心的是业绩的可验证性。跟踪公司的订单,看看那些漂亮的远景图是否会被一步步证实。同一家公司,每个人对它未来业绩的看法都不同,理解的准确性、预测与最终结果的一致性才体现出高明
张云逸是今年阳光私募中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他领军的上海鸿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产品鸿逸1号今年以来取得了110%的净值增长,距离目前的业绩冠军只相差10个百分点。
《财商》记者日前来到张云逸位于浦东民生路的办公室,他表示,投资成功,选对行业占了50%,而TMT、医药、消费是自己最看好的领域。
他介绍,之所以在2010年末选择成立自己的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完全是想把业绩拿出来“晒一晒”。
便宜的可能变“僵尸”
《财商》:你怎样评判自己的投资风格?
张云逸:投资风格是投资人的知识结构、性格、人生经历等的综合体。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一些投资者能够找到自己独有的稳定盈利法则。
我比较喜欢挖掘新东西,因为新经济是当代经济转型的发展动力。未来的经济增长会不断从新兴产业中去培育支柱产业,所以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行业,未来十年可能会成为支柱产业,很多小公司会成长壮大。
《财商》:最近很多投资人开始看好传统产业,尤其是大国企的转型。
张云逸:这些传统行业的公司有个好处,就是便宜,但便宜的东西可能会变僵尸。
比如鞍钢股份,在2006、2007年时,股价在30多块,那时全国还在大兴土木,看不出钢铁行业有任何问题,貌似股价很便宜。但回过头看,现在鞍钢的股价连当时的20%都不到。所以还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单纯讲静态估值没有什么意义。
任何股价的大幅上升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闭合的逻辑,二是要有资金进入先发推动。现在传统行业公司股价上升,有一个优势,就是本身股价不高,给做多者一定安全边际。第二,一些传统企业有了一些上涨动力,例如,一个传统零售公司,做了O2O,或者一个传统国企面临改革,这些都是上涨动力,让人们有了希望。另外,再加上有先发资金推动,市场就会跟随。这也是我对近期一些传统企业股价上涨的解释。
在国外,这类价格便宜的股票也有投资人非常喜欢,但在中国,这类股票的意义并不大。为什么国外便宜的股票有意义?第一,在健全的法制环境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重置成本,买过来后清算就好。第二,分红率很高。比如美国一些传统企业分红率很高,在8%到10%,远高于债券收益。但这两点在中国都不具备。
《财商》:所以你并不看好传统产业里的改革?
张云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改革的各方面也许不如市场预期那么好。
相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是更有效的逻辑。我们现阶段相当于美国1970、1980年代,或者日本1990年代的产业结构,看它们之后二三十年是怎么发展的,就会知道中国未来二三十年产业会如何发展。发展的内在逻辑、步骤和流程都是相互借鉴的。在中国,钢铁、汽车等率先发展,现在是相对中端的产业受益,而我们试图寻找5年、10年后伟大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司。
成长股首重业绩可验证性
《财商》:哪些行业是你看好的?
张云逸:首先是内在需求带来的增长,医药、医疗、消费等,这些领域都会以20%到30%的内在规律增长,是长期缓慢的,不会是爆炸式增长。
另外,是技术带来的增长。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思路是改革供给端。按照经济学原理,供给本身会产生需求,新技术带来的需求是之前没有的,不像吃饭、穿衣等是历来就有的传统需求。所以它带来的增长也是爆发性的。比如,苹果产品在我国覆盖率的提升,几乎达到每年100%的增速。
第三,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带来的增长。比如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O2O等新业务模式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对传统零售业会带来巨大冲击。
第四,基于国家战略利益需要,产生新的增长,比如军工、安全等,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来讲,这类产业投入大、增长快。
第五,倒逼机制带来某些行业的增长,比如生态的改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恶化导致社会成员必须去解决这些问题。
《财商》:能否说几个你会重点配置的领域?
张云逸:TMT、医药、消费是我最看好的领域。
消费的增长是最稳定的,它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所以消费也是投资机构都应该配备的领域。消费品里面,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都很好,它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点有所不同。医药里面最看好的是中药,因为中药是独家配方,独一无二的。
《财商》:你如何发掘有潜力的行业?
张云逸:发掘的过程挺复杂,途径很多。我有一个观察维度是,一个行业达到“经济性”一定会爆发,也就是说使用这个产品的人会因此而带来经济效益。
第一,任何产业都有自身的周期,按照初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来演化。产业现在到了什么样的周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力争找到那些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每年至少30%以上增长是硬性指标。
第二,使用这项产品或者服务的人会因此而带来经济效益,比如,效率的提高,或者体验变好、舒适度提升。如果一个产品看上去不错,但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是亏钱的,那就应该排除,例如前些年的光伏就是这样的状况。
第三,要考虑每一个产品本身的渗透率。相似产品中,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曲线,应该是一个近似的对数曲线。刚开始由于基数小,增长特别快,到一定阶段之后会慢下来。那么在它的市占率在50%以下的时候去参与它的爆发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财商》:对于成长股的投资来说,选择参与的时机非常重要,你如何选择介入时机和退出时机?
张云逸:理想状态是参与一个公司的爆发期,进入成熟期之后,高速发展期过去了,我们就应该退出了。
一般而言,市场占有率超过50%就可以选择退出了。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一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之后,但市场估值不高,大家对它的认识很少,我还是会继续持有它。更多的情况是,买入合适的品种,它却在还没有形成利润时,被炒作了一波,股价已经达到预期,这时我们也会考虑卖出的。
《财商》:成长股投资中你最关心的因素是什么?
张云逸:是业绩的可验证性。跟踪公司的订单,看看那些漂亮的远景图是否会被一步步证实。同一家公司,每个人对它未来业绩的看法都不同,理解的准确性、预测与最终结果的一致性才体现出高明。
《财商》:你是否看重股价?
张云逸:投资成功,选对行业占了50%,公司的机制和未来表现占了30%,另外20%,就是市场对它的反应。其中我十分看重是否选对了行业,选择一个未来有前途的行业,投资就已经成功了50%。
其实,市场对它的反应最终会反映到股价。归结到一点,基本面和股价匹配怎么样,股价是过高了还是没有充分体现未来增长,这是核心要考察的。有些东西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就已经被炒到天上去了,就没有意义。相反,有时候已经产生了订单,市场却没有表现,那就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