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4年,改革无疑是影响全年最主要的因素。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11月12日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开启的新一轮改革大潮,将深刻影响包括股票和类信托产品在内的未来财富领域的大趋势。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
此次改革方案的全面性超出以往。从长期来看,改革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处于改革攻坚期的时候,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主张,会上确定的基本原则将是这届政府未来十年的执政方向。
本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不到七千字的公报中,“改革”被提及了近百次,中央改革的决心不言而喻。从随后的“决定”全文来看,本次改革的范围之大、系统性之完整,超过大家原来的想象,其深度和广度堪比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的改革不仅确定了市朝的正确大方向,而且执行的路径也非常清晰、务实。本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组合非常的优秀和难得,总书记的背景自然不用多说,新总理李克强不仅是经济学博士,而且就2013年上半年颁布的经济政策来看,精准度极高,既不冒进,也不保守,相信在未来的改革上也会延续这种专业、务实的风格。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开始,中国的改革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多年,现在的中国改革被专家称为“深水区”,处处为既得利益者所羁绊,彰显改革的“举步维艰”。从这次的公报和决议的内容来看,许多方面左右兼顾、细抠字眼,充分显示了改革派、新左派和其他各方力量的妥协。
此外,我们不能只是因为大方向对了而过于乐观,改革最艰难的部分就是未来的执行力:由谁来负责执行,他们的风格是激进还是保守,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驱使,都是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自贸区的发展和政府的权力掌控度是成反比的,自贸区发展得越好,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企业所拥有的掌控权力越弱,这背后就会触动很多既有利益团体。 所以上海自贸区虽然挂牌成立一个多月了,却迟迟未能出台自贸区各类业务的操作细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在实际执行中的艰难程度。
诚然,任何改革都不会一蹴而就,就个人感觉来说,本次改革特别强调执行力。一个多月以来,全会部署的多项民生政策已现雏形,单独二胎、教育改革等均已取得进展。如黑龙江、上海等地正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北京、云南等地已启动立法程序,而河南正在进行调研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外语社会化考试率先披露,在《决定》公布后的第23天,教育部便在其官网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外语考试将不再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改革对股市、信托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这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让政府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摸,慢慢地把市场能做的事情放给市场做,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期待,整个民营经济的活力将会被重新激发并释放出来,对于股票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内生性利好,股市将由熊转牛。改革中可能会带来些许阵痛,如对过剩产能的清理可能会使得GDP不如过去看上去不那么美,理顺价格机制使得利率维持偏紧水平,无论对心理还是实际资金面都产生不利影响等,但这些终将是一些短期的因素。如果形象一点说,2014年的市场将是改革长期红利的折现与短期利空因素的角力,我们认为前者的力量将显著超过后者。
而对于类信托行业,要重点关注两个领域的改革所带来的影响。第一是财税制度的改革,强调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相统一,引导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这将直接影响到“政信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政信类”产品先天性的缺陷是权利与职责的不对等。地方政府具有投资的冲动,而买单的主体又很模糊,很容易慷他人之慨。第二,在土地市场方面的改革,通过打通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让农民也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很可能会促动农村的宅基地和小产权房的自由流转,打破以往的土地交易格局并深刻影响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和地价,对“房地产类”信托造成影响。总体来看,本次改革可能会大幅减少类信托产品的两大底层资产,即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在影子银行市场上的融资需求。最后,从利率市朝的角度来看,类信托产品可能是阶段性的产品。类信托充当了利率市朝的先行者,深化但市场利率化的实质是让利率能反映市场经济的真实情况,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的高利率很大程度上是错配的结果。随着利率市朝进程的发展,这一错配将会被“纠错”。
作为结语,笔者对2014年做出几个展望:其一,作为屡屡让人伤心的权益类市场,2014年权益市场的信心将显著增强,不再是像2013年一样是“吃着香,闻着臭”的“臭豆腐”,权益市场将实现名利双收;其二,作为过去几年的王者“类信托”产品将走下坡路,信托业的拐点可能已经到来,“躺着就能挣钱”的时代逐步远去,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底层需求的减少,可能如影如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