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筹股一次又一次的高歌猛进,激起市场一片惊叹与欢呼时,许多基金经理却无奈地忍受着煎熬,在失落中默默地舔拭着自己的伤口。
仔细分析股票型基金11月份的成绩单,你会找到基金经理们失落的源头。根据数据统计,从总账单上来看,以沪深300指数为标杆,11月份可纳入统计的765只股票型基金中,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仅有177只,占比不过23%。
但这个数据,尚不足以展示股票型基金经理们的困境,进一步分析基金业绩榜,我们会发现,在这177只跑赢沪深300指数的股基中,主动投资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仅有52只,仅占其中不到三成比例——这意味着,跑赢大盘的基金中,超过六成的比例为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它们竟然成为11月份基金业绩榜的“擎天柱”!这令惯常以主动投资能力自诩的基金经理们情何以堪。
当然,更难堪的,当属于在11月份的A股狂飙中所执掌的基金竟然发生亏损的基金经理。数据显示,在11月份,基金净值不涨反跌的股票型基金共有26只,这其中,既有此前业绩排名第一梯队的佼佼者,也有今年以来业绩一直排名不佳的落后分子。显然,对于这些基金经理而言,没有什么比牛市中竟交出亏损的业绩表更令人难堪的了!
对于11月份股票型基金业绩的惨淡表现,老王表示,这主要是大多数股基的持仓结构与目前市场热点不吻合造成的。“在过去几年,中小盘成长股成为基金的增仓对象,尤其是去年,即便是此前钟爱大盘蓝筹股的基金经理,也在市场形势的逼迫下,大比例地换仓到了中小盘成长股上,这导致目前基金行业在以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成长股中扎堆现象严重,个股持有比例过高,当市场风向骤然变化时,难以及时做出反应。”老王说,“正所谓‘船小好掉头,船大难翻身’,大家在中小盘股中押注实在太重,就算意识到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时间想转向也不容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指数飙涨。”
而上海某基金经理则认为,除了持股集中度过高导致无法及时调仓外,在过去几年里,众多基金经理形成的成长股投资逻辑逐渐固化,思维短时间难以逆转,也是导致多数基金业绩远输于大盘的重要原因。他指出,从过去几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很多基金经理从扎堆蓝筹股的传统价值投资理念转变为追逐成长股的投资逻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这一次或许也要上演这个过程。“毕竟,依靠自己说服自己来改变思维,是很难的。只有借助于外力,强大的外力,或许才能促使基金经理及时转变思维。”该基金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