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国内市场回顾与展望
回顾全月,上证综指大涨20.57%,深证综指下跌0.36%。风格指数方面,中小板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26%、6.31%。
12月中上旬,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持续刺激和券商股带领下,指数持续走高,多行业轮番上涨。12月21日证监会公告严打18家操纵市场上市公司,市场现小幅调整。全年最后一周,大蓝筹继续轮动从而带领指数再创本轮新高,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则出现持续调整。
从具体行业来看,正如我们此前所预期的一样,低估值蓝筹涨幅较大。其中非银行金融、建筑、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均超30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轻工制造、农林牧渔等板块表现跌幅居前,跌幅均超过5%。
2014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采PMI 50.1%,较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略高于市场预期的50%,仍在扩张区间,但经济增长动能仍在放缓。PMI 新订单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4%,拉低PMI 总指数0.15个百分点,是PMI 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升0.7个百分点,说明内需放缓是主要拖累因素,我们预计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再度回落。
12月PMI 数据继续显示小企业经营困难,小企业PMI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主要制约因素。央行11月降低基准利率,同时未来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将继续加大,11月新增贷款放量,预计12月新增贷款可能回升至1万亿元,这些货币政策放松举措的效果将逐步体现出来,同时房地产政策向常态化回归,也将减轻经济硬着陆风险,预计2015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将呈现低位趋稳的态势。
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 ,为7个月来最低。CPI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除粮食略微回升外,其余均录得回落,其中鲜菜、蛋、猪肉、水产品下跌明显。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鲜果的采摘,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压低鲜果类等价格。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主因是交通通讯及服务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回落明显,这分别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和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有关,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11月CPI同比上涨1.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的明显下滑是涨幅回落的主因,而食品价格下跌超预期和国际油价下滑是关键,实际经济增速对潜在增速偏离加大仍将在长周期上施压通胀。短期受国内宽松环境影响,通胀水平或见底,一季度通胀整体或回升但高度有限,也同时给货币政策留下充足空间。供需边际弱改善难以在价格上得以体现,工业通缩难有改善。
2014年,中国经济逐步呈现出 “新常态”特征: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此外,影子银行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累积、房价上涨过快及过度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等诸多风险,在相关政策的出台之下在逐步出清,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正随之下降。
2015年中国经济总体仍存下行压力,但大幅下行风险不大,整体经济增长将逐步趋于平稳,预计GDP增速将降至7.1%,通胀将处于1.8%左右低位。另外,中国经济有可能面临两个周期的叠加--一方面经济改革周期的进一步深入和深化;另一方面传统经济周期有可能重新产生向上力量,使过去七年的持续经济下滑进入阶段性的底部。因而2015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或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
展望2015年,我们看好两大主线的投资机会:一、金融、地产等大金融板块及交运、机械、钢铁、建材等中游周期行业中低估值蓝筹股的周期回升机会;二、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医药服务等新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大金融板块将继续面临估值修复机会:
从银行的估值水平来看,无论横向市场还是全球比较来看,均具备相对吸引力;
从历史水平看,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估值水平仍然处于过去7年的底部,安全边际仍比较高;
对于证券行业,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仅占2%金融资产的证券行业有望迎来发展契机;
2014年保险投资收益显著改善,将带动2015年保费超预期增长。此外,保险行业面临税收递延等多项政策利好;
中游周期行业一方面将受益于风险溢价调整带来的估值体系重构,另一方面也将受益于成本费用端的改善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或将迎来由于成本下行,需求回暖,流动性环境好转所带来的周期回升机会。
继续看好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医药服务等新成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环保行业将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新时期。;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创新仍然没有结束,该领域未来仍然是值得重点关注;
伴随经济增长和收入上升及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我国民营医院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移动医疗产业仍处于初创时期,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将持续快速成长,同时经过一轮筛选后,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每个细分领域将产生各自的巨头,引领产业进一步发展。
债市方面回顾:
回顾12月,央行在公开市场交了白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
本月资金面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尤其是在新股密集申购期间,流动性极度缺乏。 本月的资金面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主导: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到期是否续作、新股密集申购冻结大量的资金、股市暴涨对资金的需求增多、年末效应、传言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的范畴计提存款准备金。虽然央行在公开市场零操作,但通过SLO连续两天向股份制银行注入流动性--12月18日向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提供了短期流动性支持。同时在12月17日,央行续做部分到期的MLF,部分大行规模减半,利率与期限不变。各家银行续做的MLF比例各不相同,50%、80%和100%都有,根据贷款情况确定,将依据信贷投放量确定续多少,多投贷款多续。由于流动性紧张,资金价格一路走高,隔夜3.5%,7天5.90%,14天6.90%。跨年资金更是难觅供给,一个月价格甚至超过8%。随着新股申购资金解冻,加上同业存款不需缴存款准备金的消息公布,以及财政存款陆续的投放,流动性紧张的程度日益缓解,资金价格随之回落。
展望1月,流动性大体会保持在平衡的局面,最大的扰动仍然是股市和密集的新股申购。预计央行仍会继续积极的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12月一级市场利率债收益率下行,需求尚可。最后一周发行2 年期国债中标利率3.39%,略低于市场预期,发行3、7 年期进出口银行债中标利率分别为3.92%、4.1%,投标倍数3.63倍和2.31 倍,配置需求尚可。二级市场利率债收益率总体以下行为主。12月最后一周IPO 资金解冻,货币市场利率高位回落,银行间1 个月回购利率下行报收于5.4%。上月利率债长短端收益率均有下行,但短端甚于长端。国开债收益率曲线依然倒挂。其中1 年期国债和国开收益率分别下行21基点、24基点至3.32%和4.06%;10 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下行8基点、11基点 至3.63%和4.05%。
12月对信用市场挑战最大的还是资金面紧张,银行间7 天回购利率最后一周平均值为5.33%,较前一周大幅上行70基点。但资金面紧张趋势在月末逐步得到缓解,月末7天回购降至5%以下。资金面的缓解带动债券市场曲线总体陡峭化下行,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企业债中票3-5 年期下行幅度20基点,城投债短端下行幅度更大些,3 年AA+,AA 下行幅度超过30基点,其他期限下行幅度也在10至20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