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王亚伟最近公开表态看好A股保险板块之后,上海证券报昨日从多位消息人士处获悉,私募界看好保险板块的不止王一人,已有私募大佬展开了实际的配置行动,且并非基于短期盈利的判断,而是看得更远、甚至将保险板块作为长期资产进行配置,“豪赌”未来这个行业的高成长性。
(点此查看:基金超市 | 基金导购 | 基金排行 | 热门基金 | 手机版天天基金网)
表面的两条投资逻辑
作为大市值蓝筹的保险板块进入私募大佬的视线,这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多见。王亚伟近日在公开场合提及看好保险股的原因:一是我国保险业的深度和密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领域在不断拓宽。
王亚伟并没有对此作进一步详述。但循着他的逻辑,大致可以判断出目前保险行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背景下。私募大佬相继瞄上保险行业的“真相”,也就自然浮出水面。
首先,政策红利集中来袭。无论是从监管部门的公开表态,还是记者从市场一线获知的最近消息,均指向2015年将是保险新“国十条”发布后的配套政策集中释放期。其中,涉及税收优惠政策部分,将成为撬动保费高增长的最大杠杆,带来年均百亿甚至千亿的保费收入增量。
其次,保险投资领域全部打通后,保险资金收益率步入稳定上升期,不再如过去般大起大落。关键加上现在又处于牛市当中,保险公司作为唯一能加杠杆投资股票的金融机构,在牛市行情下的投资收益弹性相对会更大。两大因素会直接拉升保险股的投资业绩,并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同时还可进一步促进承保端的销售。
金融主题基金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天天基金研究中心,截至日期:2015-04-03
眼光老辣看得更远
事实上,前述论及的两个观点,在保险业甚至投资界都已达成共识。眼光老辣的明星私募们显然不只是看到了这两点。一位投行业的消息人士称,这些私募大佬看好保险股的真正原因,并非基于短期盈利的判断,而是看得更远、甚至将保险板块作为长期资产进行配置——这一切都基于保险业在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将成为支柱力量的社会制度变迁的长期视角。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采用“部分积累制”,即“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的折中方案。“现收现付制”本质上是“代际转移”,其持续运转的前提条件是人口结构的代际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或者劳动人口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寿命正在逐步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按照业内专家的预测,未来若干年内中国人口抚养比(即每100名劳动力所需负担的非劳动力人口)将一路提升。
在此情况下,中国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必然是强化“完全积累制”的作用。这在新加坡、智利等国家已经普遍,即劳动者在职期间,通过自己和雇主的缴费建立并逐年积累个人养老账户基金,退休后由基金支付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养自己”。
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强化“完全积累制”的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业内专业人士的话来说,保险业的本质,从时间维度上看,是用一个人年轻时的储蓄提供未来老年生活保障,同时附加空间维度上不同被保险人之间的价值转移,完全不受人口结构的影响。
因此,出于构建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政府必然对保险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使其能够分担养老保障压力。不难预见,在税收等政策支持下的中国保险业,将改变之前的粗放、波折的发展模式而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