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加速“去杠杆”基金预判明年有望迎来转机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债市加速“去杠杆”基金预判明年有望迎来转机

加入日期:2016-12-17 10:27:37

  多重利空发酵之下,债券市场遭遇了更大的冲击。昨日,国债期货早盘呈现恐慌性下跌,盘中五年期国债期货、十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均触及跌停,债券市场悲观情绪开始蔓延。

  业内资深债券基金经理坦言,虽然预判到了债市的风险,且全面降低了仓位,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剧烈的调整,还是超出预期的。目前来看,债市“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调整尚未到位,需要努力管控好组合的波动及回撤,度过这个“艰难时刻”,耐心等待“跌”出来的机会。

  静待风险释放

  在债券收益率不断抬升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近日出现了较大规模抛售。

  昨日多品种债券期货触及跌停,沪上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在整体利空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很多机构通过做空国债期货进行对冲。

  一家私募基金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透露,由于坚定看空利率债,已经提前通过做空国债期货等措施来对冲利率风险。不过,在其看来,国债期货容量相对有限,未必所有机构都可以对冲。此外,国债期货下跌,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带动现券的下跌。

  谈及此轮债券市场的调整,海富通的基金经理何谦认为,货币政策和理财委外这两个因素从边际上发生了改变。一方面,考虑到汇率、外汇占款等因素,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有更宽松的可能;另一方面,委外收缩、监管趋严,基金的固定收益配置规模难以再出现扩张的局面。上述因素可能导致债券市场短期内进入调整。据悉,由于前期相对谨慎,该公司已经提前降低了固收类产品的杠杆。

  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早在10月份就预判到债券市场基本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因此该公司的债券产品均全面降低了杠杆,且仓位也仅七成左右。

  这位副总经理看空债市的逻辑在于,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迹象,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年底流动性趋紧,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此认为债市会出现调整。在其看来,债市目前还未调整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机构开始赎回债券基金,虽然上述公司旗下债券产品提前降低了仓位,但由于机构赎回导致了仓位的被动上行。上述副总经理坦言:“本来以为是‘慢熊’,结果出现了超预期的急跌,市场流动性太紧,压力确实不小。”

  事实上,此轮债券牛市的重要推手之一源于银行理财的委外资金。业内人士坦言,银行委外资金也面临着“去杠杆”的压力。据悉,由于多数具备委外性质的债券基金均处于建仓期,因此没有明显的赎回压力,但部分一年期的“定制”基金明年一季度到期,也面临卖债的压力。

  部分债基年内收益转负

  此轮债市调整,对于可以使用对冲工具的产品而言,未必是一场灾难。但纯债的公募产品囿于相关规定的限制,目前还无法利用衍生品进行对冲。

  博道投资认为,这波调整是拥挤交易导致的“去杠杆”,加剧了市场波动,操作上可以做多信用债,做空国债期货,在对冲利率风险的同时还能获取较高的票面收益。

  随着近期债券大幅调整,部分债券基金年内收益已经由正转负。据万得统计,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已经有70余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净值出现了亏损。近一个月来,纯债基金的平均跌幅达到了1.21%,多达28只纯债基金近一个月跌幅超过了3%。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还需要密切关注机构资金对于债基的申赎动向。华创证券分析师表示,近期市场资金持续紧张,出现部分保险赎回货币基金以及银行理财委外产品到期难续的局面,这对信用债市场冲击较大。在他看来,后期要警惕资金风险在产品端的传导压力,一是重点关注保险资金为防范流动性压力,赎回货币基金甚至债券基金的行为;二是中小银行目前资金端募集出现压力,被迫停止部分委外产品。

  明年有望迎来转机

  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只有等债市风险充分释放后,来年才有更多机会进行投资布局。而相对乐观的债券基金经理则认为,明年一季度之后债市就有望出现好转。相对悲观的基金经理则认为,债券市场的机会有望在明年四季度出现。

  信诚基金投研人士认为,未来一个季度资金面大概率仍偏紧,预期明年3月债券市场将迎来较好投资机会。在其看来,债券市场今年10月下旬开始出现调整,经过年底和明年1、2月的调整,整体调整时间较长,调整也将较为充分,届时利率债和信用债的投资价值均较高。

  而海富通基金投研人士则表示,对2017年债市保持中性看法,风险和机会共存,经济和政策的“预期差”或是投资机会所在。

  沪上一位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认为,明年一季度通胀有可能会超预期,加之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因此债券市场有望在充分调整之后,在明年下半年出现转机。

  博道投资认为,房地产和高债务率极大地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国内加息的概率不大。对比贷款利率,目前债市收益率具有一定吸引力,未来随着市场情绪逐渐稳定,资金有望重回债市。

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