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未来中国制造的全球定位: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升级,工程师红利正在集中释放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分析 >> 文章正文

谈未来中国制造的全球定位: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升级,工程师红利正在集中释放

加入日期:2016-12-30 17:24:21

12月16日,OFweek机器人网讯:2016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6604台,比去年全年产量增长了71.50%,继续维持高速上升态势。70%的行业增速在制造业CAPEX(资本支出)相对低迷的今年,显得十分亮眼。其实,被资本市场遗忘很久的智能制造的进步从未停歇。

从空间上看,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升级市场潜力远超想象。

从数据看,2014年中国就已经销售了5.7万台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的1/4,存量更是达到19万台,占全球12%。如此大体量的情况下,增速如何持续曾引发诸多忧虑。但是如果横向比较,中国制造业体量占全球的20%,而其中机器人存量却不足全球的12%,如果中国的机器人占比达到全球的20%,那么存量要达到45万-50万台,即保有量还有一倍以上的空间,高增速仍然可期;即便是达到50万台保有量,介时万人均80台机器人,仍然低于世界平均100台,依然具备持续增长潜力。在中国制造业的大体量和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国未来要保持甚至提升制造业在全球的体量和地位,那么中国的智能制造行业预计会持续超预期增长。

价格信号已经发出,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必将走向新的均衡。

人口老龄化带来成本上升,教育普及化带来工程师红利,要素价格信号已经导向装备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定位中赖以成名的优势在于富裕劳动力和低廉劳动力成本构成的比较优势。但是回顾过去十年,国内要素的定价已经在悄然变化:在制造业人均工资10年翻三倍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近似是资本要素价格)几乎维持不变(图一)。价格信号显然在指引中国经济告别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而走向新要素配置下的均衡:即更多的资本,更少的人力。这是智能制造代替人工的一个基本的经济学背景。我们认为资本和人力价格趋势背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口的两个结构变化一定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未来10年,中国的劳动力体量面临向下拐点,意味着体力劳动从业者数量减少从而体力劳动定价提升(图二);二是未来10年工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扩充(图三),意味着工程师队伍扩张,从而是工程师的廉价,进而就是智能制造的廉价。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财富因子计划

编辑: 来源:巨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