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民营银行进入盈利期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首批民营银行进入盈利期

加入日期:2017-7-31 9:15:30

  首批民营银行近日陆续公布2016年年报。年报显示,4家民营银行进入盈利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主打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几家民营银行业绩表现抢眼。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智能金融”是发力的重点之一。业内人士称,后续将有更多具备金融科技、大数据、场景优势的民营银行入局,主攻长尾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

  互联网银行业绩抢眼

  年报数据显示,微众银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4.01亿元,而2015年亏损5.8亿元;2016年,网商银行净利润为3.15亿元,2015年净亏损6874万元;上海华瑞银行2016年净利润1.42亿元,金城银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1.28亿元。

  细细分析几家民营银行业绩数据,不难发现,互联网银行多凭借大数据、金融科技优势打造自家的“一招鲜”。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5日(“微粒贷”上线两周年),“微粒贷”累积发放贷款总金额3600亿元,总笔数4400万笔,笔均放款8200元,最高贷款日规模2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20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约9800万,覆盖城市567个,开通激活用户2200万。

  国泰君安分析人士认为,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独特的互联网基因不言而喻,其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无疑是各自基础平台的大数据,并将大数据处理后用于征信、授信,以此实现无物理网点的运行、精简的人员配置和中小银行的大力资金支持。两家银行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提供银行服务,包括本行网站、本行APP,以及关联方(微信、QQ、支付宝、淘宝)网站、APP上嵌入式提供服务,用户体验良好。

  AI加速渗透金融领域

  在金融科技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不仅仅是互联网银行,商业银行也正发力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哲宇认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挑战,商业银行应在基于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存、贷、汇”基本金融需求的升级,探索并锁定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与互联网支付三种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日前,中信银行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lock Chain based Letter of Credit System,简称BCLC)(一期),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用证结算领域。截至7月21日,中信银行已利用BCLC开展真实国内信用证业务,交易量达人民币1亿元以上。中信银行透露,BCLC改变了银行传统信用证业务模式,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承兑报文、付款报文各个环节均通过该系统实现,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时间,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大幅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处理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

  业内人士称,《规划》将让AI在一些尖端领域、商业化领域有新的突破。乐信集团CEO肖文杰认为,实际上,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多可以商业化的应用,AI技术能够让风险可量化,使平台的风控策略更灵活,成本更低,可以极大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普惠度。

  基于AI原理,乐信自主研发了一套“鹰眼”智能风控引擎。通过一系列规则和算法,“鹰眼”可以秒级完成对订单的自动化审核,还可以狙击有组织的欺诈行为。“鹰眼”引擎目前拥有6000多个风控模型数据变量,日处理订单量达到30万笔,可以对分期乐商城98%的订单做出自动审核处理,最快3秒钟反馈结果。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张辉认为,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未来的趋势是“人工智能”。目前替代的是一些需要人工审核的工作流程,接下来也许将替代简单的编程、建模等。人工智能的深度嵌入,使越来越多的非标准化数据进入系统,帮助人或机器做出更好的定价,更准确地覆盖风险。

编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