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透露,减持新规实施两个月以来,场内资金缩减,定增市场调整明显,“拼单”这一定增兴盛期出现的业务模式遭受冲击,试图通过拼单参与定增的机构面临“找不到朋友”、拼不够份额的窘境。
拼单成难题
“现在靠拼单很难赚钱了。”南方某定增服务机构项目总监介绍,减持新规实施后,定增市场资金热情退却,产品募集难度增加,拼单产品募集则是难上加难。“拼单”此前是该机构的主要赚钱模式之一,如今业务缩水,对其所在机构利润贡献比例明显降低。
2014年定增热催生了“拼单”这一业务模式,达不到定增项目单份认购金额的机构选择“拼单”参与定增。“拼单”也是基金公司通道业务的一种。目前基金公司一对一专户的最低投资门槛为3000万元,而不少定增项目的单份认购金额需要上亿甚至数亿元,于是不少基金公司选择将多个专户产品拼成一个资管计划来报价参与定增,由基金公司担任资管计划管理人,收取管理费(通道费)。九泰基金战略投资部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表示,定增市场目前拼单业务规模达数千亿元。
上述南方某定增服务机构项目总监介绍,减持新规实施后,退出风险增加,“拼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拼单热情降低。专业撮合拼单的定增服务机构在新形势下常“爱莫能助”,需要拼单的机构常常面临“找不到朋友”,拼不够资金报价的局面。据业内人士透露,新规实施后,通过集中竞价完全退出定增项目需要的时间比新规实施前延长。而“拼单”定增由于涉及多家机构,不确定性比其它类产品更甚。在入场资金整体萎缩的情况下,“拼单”业务受到明显冲击。
更难的是退出
根据新的规定,定增投资者在限售期届满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的此次公开发行数量的50%。新规实施后,机构参与定增若通过集中竞价退出,完全退出需要的最短时间比新规发布前增加了一年。而基金公司名下多个资管计划参与定增的,参与定增的资管计划合并处理。即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基金公司需要在限售期满一年内决定如何分配这50%的减持比例。若通过其它方式减持,则基金公司需要给出一套方案来协调各方。
上述项目总监介绍,若采取集中竞价退出,基金公司一般会按照持有比例来决定退出比例,退出后持有比例还是维持相对均衡的水平。若是“纯通道”,基金公司不负责管理,最终减持的任务还会落到专户投资人头上。如果是基金公司兼带管理,则基金公司会提供意见或者实际的退出方案。兼带管理的通道中,基金公司担负协调各方的责任。其中各方信任问题若不能解决,“拼单”投资者易担心自己最后沦为“滞留者”。
刘开运表示针对减持新规后的退出问题,基金也在探索解决方案。对于专户产品,若定增限售期届满而产品尚未到期,则基金公司可考虑与客户协商变更基金合同,让客户可以投资该公司其它类型产品来缓释风险。公募产品由于涉及的投资者数目较多,变更基金合同需要协调的投资者较多,但也可以尝试。
上述项目总监介绍,目前限售期满,寻求大宗交易、代持等方式减持的需求较为强烈。但大宗交易和代持算下来至少都要打9折,在退出风险下,想要快速退出,损失是难以避免的。
据互联网定增平台六度金服统计,7月25日至7月31日的8个解禁定增项目中,只有3个项目合计约占参与总资金37%的投资呈现浮盈,有的定增项目浮亏高达4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减持新规之后,退出难度增加。浮亏的项目退出则难上难。眼下定增项目浮亏概率不低,这层挑战已经反馈到前期产品募集上。业内人士表示机构拼单更慎重了,而找人拼单也就越发困难了。
苦练基本功
在减持新规实施之后,定增圈生态发生变化,机构也在尝试寻找新资金,开发新产品。
申万宏源定增月报显示,2017年5月上市公司公告的定增项目共22个,项目数环比下降50%;募资总额约338亿元,环比骤降64.03%。项目数、募资总额同比分别大幅下降63.93%和72.32%。
市场内参与的资金缩水,相应的项目折价幅度增加。一位专注定增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其参与的某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股价走势也不错,最近定向增发却只能打7折,其经历的项目折价幅度较减持新规实施前均有明显提升。
记者从多家有定增基金代销业务的三方机构了解到,目前三方机构多已主动或被动停止代销定增基金。刘开运表示,新规之后,募资难度增加,自有资金充裕或有能力募集到长线资金的机构优势凸显。刘开运认为产业资本是适合定增基金的长线资金之一。但要赢得产业资本青睐,则需要本身对定增市场熟悉,项目运营经验丰富。财通基金也表示,主动管理经验丰富、擅长产业投资逻辑与基本面研究的资深机构比较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上述专注于定增的私募人士表示,退出期限延长后,做定增需要看得更远,更关注企业内在的成长性。财通基金表示,首先应向价值型的行业龙头聚焦,这部分标的契合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其次是选择核心资产优质的标的;第三是选择主业纯粹的标的;第四是选择业绩具有可预测性和可持续性的标的。由于定增资金的参与周期整体拉长,选择绩优标的可以提供相应的安全垫。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退出”难题依然是机构决定是否参与定增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私募机构表示正尝试以期权或者收益互换等衍生工具,来对冲限售期满而不能完全减持那一年的股价下跌风险。而财通基金亦表示在研发“定增+”系列产品,更好地满足各类型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