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疯狂的“盐湖提锂”:盐湖股份缘何暴涨七成?
“盐湖提锂”技术的突破,让盐湖股份股价暴涨。公司人士称,计划年内量产1000吨电池级碳酸锂。
近期,以盐湖股份(000792.SZ)为代表的“盐湖提锂”概念股二级市场涨幅惊人。9月21日盘中,公司股票再度摸高至19.66元。此后冲高回落,最低时下探至17.88元。但临收盘前,公司股价再度出现拉升。截至终盘,公司股票报收18.83元,逆势上涨0.70%。
9月至今,盐湖股份最高涨幅已近七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公司9月8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披露的一份机构调研信息更是成为了引爆公司股价的导火索。就在公司公告发布当天,公司股票即大涨9.03%,随即展开逼空行情。
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联系盐湖股份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近期,的确有不少机构对公司表示了关注,有些是来现场调研,有些是电话联系。
该工作人员称,按照公司计划,公司旗下子公司蓝科锂业今年10月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后,就可以直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公司计划年内量产1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现在,上游货源非常紧张,公司是不愁卖不出去了。只不过是装置需要进行调试和进一步优化。”
机构扎堆调研
“未来新能源产业链都是非常不错的。但从短期来看,上、中、下游还是有区别的。其中,对下游整车厂来讲还是要量,保持稳定;而中游竞争还是比较激烈,但在后期会诞生几个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最终会走出来,成为非常大的公司。”21日盘后,招商基金基金经理李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比之下,李亚认为,上游产业链最好,以电池锂和钴为代表。“为什么那么好?因为整个上游不断发展过程中,资源稀缺,所以量价齐升。” 李亚称。“像锂价,去年10万块钱一吨,现在涨到16万,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涨到18万、20万。因此,在这个大国际背景下,短期内,个人更看好上游资源。”
9月6日,十几家机构现场造访公司,包括公司董事长王兴富、财务部副部长徐战辉、蓝科锂业副总经理邢红、化工分公司财务总监郭清先、证券事务代表李舜在内的一众高管出面接待调研。
其中,基金公司就有鹏华、海富通、华泰柏瑞、中银、建信、交银施罗德;券商分别包括申万宏源和华泰证券;私募则有知名私募机构新价值投资、正格资本以及嘉宇盛世(北京)等。
9月8日,上述机构调研的信息公布,盐湖股份股价出现拉升。据龙虎榜异动信息显示,当天的前五大买入主力中,就有两家机构席位现身上榜,各买入了2461.22万元、2242.29万元。
9月11日,公司股票再度报收涨停。在当天的前五大买入和卖出主力中,各有一家机构席位现身,分别买入和卖出4239.34万元和4224.00万元。
等到9月20日,公司股票再次报收涨停板。不过,龙虎榜显示,已有两家机构席位在逢高派发,各卖出了30263.99万元、14036.21万元。
对于盐湖股份的强势表现,东方融投(厦门)总经理李晓禄则认为,盐湖股份最近股价走高也和2015年当时定增价比较高有关,而且从9月20号的龙虎榜看,买入前几大席位都是游资,卖出前几大席位都是机构,其判断目前炒作或也接近尾声了。
“目前,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实际上今年以来动力电池的出货量没增长,个人推测是产业链里有供应商或者贸易商在囤货。”李晓禄表示。“目前,锂电池概念股已经被炒得很高了,估值也不低了。如果要保持目前这么高的估值需要相关企业业绩要有持续的高成长。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锂未来有可能主要从盐湖提锂技术中提供,但是目前盐湖提锂技术并没有成本优势,因此,盐湖提锂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年内量产电池级碳酸锂
当天,据前述盐湖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电池级碳酸锂在技术上已过关,已经有测试小样出来了。按公司全年的生产计划,碳酸锂产量为7000吨,其中,6000吨为工业级碳酸锂,另外1000吨为电池级碳酸锂。
“量产的关键是产能能不能上来的问题,产品不愁卖的,但具体厂家不便透露。”该工作人员如是说。
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生产碳酸锂产品3802吨,累计销售碳酸锂3541吨,营业收入3.1亿元。蓝科锂业实现净利润1.3亿元,从2017年上半年来看,较上年同期产销量上都在上升。
另据公司管理层在机构调研时透露,为了加快一万吨碳酸锂装置的达产达标, 2017年3月份公司对一万吨碳酸锂实施了填平补齐技术改造,优化工艺路线,解决现有装置产能瓶颈,目前该技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10月份具备投用条件。
公司管理层表示,盐湖股份钾肥生产每年按产量500万吨测算,每年排放老卤量约有2亿立方米,其锂离子的浓度在200-250毫克左右,即每年排放的老卤中锂资源折合氯化锂为20万-30万吨,该原料液为锂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除持有蓝科锂业的股权外,公司还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域成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持有股权49.5%。
此前,公司已公告,公司与比亚迪签定的合作协议中约定,公司将间接和直接持有蓝科锂业51.42%的股份,转让给公司与比亚迪等公司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中。
前述盐湖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称,截至目前,合资公司已注册成立。“不过,到底用什么技术,怎么合作,还没有最后定夺。对公司而言,是基于利益最大化来考虑。”该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是生产工业级碳酸锂还是电池级碳酸锂,要看市场需求而定。目前,两者的差价约在2万多元/吨到3万元/吨。但也不能完全只看差价。虽然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比较高,但产量不一定会有工业级碳酸锂的产量大。公司3万吨碳酸锂项目启动时,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公告。”
李晓禄表示,全球锂资源接近80%是盐湖锂,提取成本较低但难度较大,20%的矿石产能释放较快但成本较高,预计短期新增产能以矿石为主,长期盐湖将提供支持。过去10年国内盐湖由于资源属性较差,盐湖提锂一直没能形成有效供给,2017年以来,陆续有盐湖开始有工业级碳酸锂产出,并逐渐向电池级发展,料未来盐湖提锂发展潜力较大。(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盐湖提锂”竟成了新能源网红?(附股)
近期,估计很多投资者都被“盐湖提锂”这个概念刷屏了,相关概念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盐湖股份近两周累积涨幅超过了40%。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消息,中国五矿下辖的盐湖公司首批150公斤工业级碳酸锂于上周在青海盐湖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已全面进入工业化盐湖提锂阶段。
资料显示,盐湖提锂与矿石提锂属于不同的技术路线。以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为代表的矿石提锂生产商生产碳酸锂的通常步骤是焙烧、分化焙烧、浸取、除杂得到碳酸锂,其他公司的做法也基本类似;而盐湖提锂的方式则复杂很多,需要在盐田中得到富锂的卤水,经过镁和锂的分离,进一步除杂、浓缩、除钠及其他杂质,最后沉淀碳酸锂,其主要技术有电渗析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溶剂萃取法、沉淀法和煅烧法,目前大规模量产以前两种方式为主。
锂电产业的兴起,源于当下不断释放的新能源利好政策,作为产业链条中核心原材料的锂,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市场追逐的热点。
在9月初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启动研究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将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逐步取消燃油车的生产销售。两天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之“双积分”政策呼之欲出,实际上是在倒逼车企将利润水平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挂钩,目的显而易见是为全面禁售燃油车做先锋官,促进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实,“盐湖提锂”的概念早在七八年前就有人提出,具有提取成本低的优势,但因工业化量产的技术一直没有突破而徘徊不前。据申万宏源研报显示,目前全球碳酸锂需求大概在每年12万吨左右,全部锂需求的碳酸锂当量约19万吨,未来5年,将保持10%~15%左右的年增长。
虽然国内大大小小的盐湖超过1500个,但“盐湖提锂”的产能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两地,较大型的盐湖共6个,分别是察尔汗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龙木错盐湖、结则茶卡盐湖和扎布那盐湖。《青海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中列示,到2020年青海计划锂电产业产值达780亿元以上,2025年超1800亿元。如果规划实现,这将带动“盐湖提锂”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将提升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与“盐湖提锂”有直接关系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有3家,盐湖股份、科达洁能和藏格控股。而在多家机构研报中提到的“盐湖提锂”龙头蓝科锂业,实质是由盐湖股份和科达洁能直接或间接参股的公司。一方面,盐湖股份拥有国内最大的察尔汗盐湖的锂盐资源,另一方面,科达洁能两家子公司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分别拥有吸附法盐液提锂专利技术和吸附剂专利技术和生产经验。这样的组合,可谓拥有“盐湖提锂”的天然优势。公开资料显示,蓝科锂业目前已拥有碳酸锂产能1万吨,预计2017年销售7000万吨~8000万吨。远期规划碳酸锂产能3万吨,氢氧化锂产能1万吨,金属锂产能1500吨,该产能如能达成,公司有望成为世界之最。
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近两年青海盐湖的产量应该不会有明显的提升,预计每年增量在1万吨以内,对于碳酸锂市场整体供需而言增量有限,但在产能上将会有比较大的扩张,因早期在建的一些提锂工程的逐渐完工,行业整体产量的释放将在2019年开始显现。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全球锂供给较为集中,盐湖锂资源约占全球锂资源的66%以上;相较于矿石提锂,盐湖提锂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等显著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盐湖提锂”规模化将陆续实现。
申万宏源分析师表示,过去10年国内盐湖由于资源属性较差,“盐湖提锂”一直没能形成有效供给,2017年以来陆续有盐湖开始有7000吨工业级碳酸锂产出,并逐渐向电池级发展,预计2019年可以看到明显的增量。
中国证券报则分析认为,全球锂资源接近80%是盐湖锂,提取成本较低但是难度较大,20%的矿石产能释放较快但是成本较高,预计短期新增产能以矿石为主,长期盐湖将提供支持,未来盐湖提锂发展潜力较大。
今年上半年,盐湖股份和比亚迪同时公告表示,共同出资在青海设立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其中,盐湖股份持股49.5%,现金出资2.475亿元人民币;比亚迪持股49%,现金出资2.45亿元人民币。比亚迪这个新能源巨头的加入,或许会带来“盐湖提锂”产能的进一步释放。
综上所述,“盐湖提锂”概念的提出,最主要还是得益于新能源政策对整个行业提振带来的碳酸锂价格的上涨,产品的技术突破到规模化量产仍需时间。(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机构游资博弈盐湖股份 锂电池板块跌落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