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唐晓斌:把握“破局点” 寻找“第二曲线”公司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广发基金唐晓斌:把握“破局点” 寻找“第二曲线”公司

加入日期:2020-10-26 9:52:0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0-26 9:52:04讯:

  很多人都在追求成长股,大家对成长股定义不同,选股标准差异也较大。笔者更聚焦拥有“第二曲线”的公司,这类公司具备以下特征:它们都曾经在各自领域辉煌过,有着超越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因为某些原因,公司的发展进入“平台期”;在“平庸”的日子里,公司通过技术进步或组织架构的调整,找到新的增长因子,重新焕发活力,从而开启“第二曲线”。

  拥有“第二曲线”的公司,它们的增长并不完全依赖于行业景气周期的爆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自我迭代能力,这也是评估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然,很少有公司能够使得两条曲线完美结合,两者之间大部分会出现某个“平台期”——公司的营收没有增长,费用高企,利润下滑。此时,我们需要观察公司在“平台期”做了哪些投入和改变,这些改变是否已经产生效果,“破局点”是否已经到来。

  在第二类成长中寻找机会

  什么是“第二曲线”?这是欧洲最著名的思想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写的《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的理论。书中提到,任何事物,无论是生命个体还是企业组织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退,到最后结束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曲线”。那么在“第一曲线”达到顶峰开始下降前,我们就应该寻找到新的“破局点”,从而开启“第二曲线”。作者用两条半重叠的西格玛曲线来表达这个概念,当第一条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第二曲线就应该启动了。

  这本书对笔者触动很大,并促进了我对投资的思考。最近两年,市场风格偏向成长,赛道好、基本面优质、成长确定性强的一线白马品种,获得资金的高度关注,估值也达到相对高位。而在同一赛道中,有些成长性还不错的中小市值公司,估值则远低于龙头公司。例如,同一个行业,A公司今年预期净利润为5亿元,30%的增长,市值300亿元;B公司今年预期净利润为1亿元,30%的增长,市值30亿元。同一个行业,同样的增速,为什么投资者会对两家公司的态度如此迥异?估值的差异,本质上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两家公司未来成长确信度的差异。

  从选股标准来看,上述两类品种都属于成长股,A公司属于稳定成长股,在行业内具有相当地位,收入和利润在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稳定增长,是大家认为的白马股。第二类是偏“灰色”或者是“黑马”成长股。它的重要特征是利润快速增长,或是利润率提升,利润率提升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更换管理层,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等。

  相比稳定增长的成长股,市场对第二类成长股的研究和认知没有那么充分,反映到股价上存在定价偏差。从企业成长性和估值来看,这类公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而,笔者倾向于在第二类成长中寻找机会,其中,尤为偏爱具有“第二曲线”特征的成长股。这些公司在“平台期”做了很多努力和改变,又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企业盈利出现增长向上的趋势。

  三步把握“第二曲线”公司“破局点”

  在笔者投资框架中,拥有“第二曲线”的公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们都曾经在各自领域辉煌过,有着超越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笔者倾向于认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也是有传承的,因而在选择标的时要求公司需要有成功的“基因”。而且,对公司的存续期也有一定要求,至少要在市场存活五年以上,这是一个企业相对完整的经营周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察企业历史。

  其次,因为某些原因,公司从投资者的“聚光灯”下离开,变得“平庸”。而在“平庸”的日子里,公司通过技术进步或组织架构的调整,找到新的增长因子,重新焕发活力。比如,一个专用设备公司,在2017年之前一直远超行业高速增长,但是从2018年开始,行业进入震荡期,公司原有产品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业绩也从高速增长变为低速增长,甚至开始负增长。但是,公司一直在寻找突破,研发人员三年增长一倍,研发费用率超过15%。经过三年的努力,公司将产品线补齐,开发出新一代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逻辑的可验证性。公司的改变是渐进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的时间,而在这期间,它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数据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有足够长的时间来验证我们的判断,从而确认这个“破局点”。笔者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判断都是基于真实数据。落实到财务标准,笔者更关注ROE的变化趋势,也就是稳态ROE的水平。拥有“第二曲线”的公司,收入端的变化更为重要。因为企业无论是技术投入还是组织构架的调整,所消耗的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只关注利润变化,往往会错过公司的经营拐点。资产周转率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编辑: 来源: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基金经理 唐晓斌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