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2021年怎么买基金?四大专业买手最新解盘来了!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灵魂拷问:2021年怎么买基金?四大专业买手最新解盘来了!

加入日期:2020-12-27 10:10:2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2-27 10:10:26讯:

(原标题:灵魂拷问:2021年怎么买基金?四大专业买手最新解盘来了!)

2020年迎来公募基金的“超级大年”,权益基金整体上演“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实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基民”大军。究竟2021年该如何投资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应该如何进行?哪些品种更有机会?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资产配置领域专家——南方养老2045基金经理黄俊、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景顺长城固定收益部稳定收益业务投资负责人李怡文、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基金经理张晓龙,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从这些基金经理观点来看,2021年投资者还是需要降低投资预期,在权益资产和债券资产之间寻求均衡配置,优选精选个股能力强、控制回撤较好的基金经理,注意理性投资、长期投资。

大类资产配置:逐渐降低权益资产比例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时间点去看2021年,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大类资产配置?原因为何?

黄俊:权益市场经过两年的上涨,整体估值基本修复回合理区间,相对于固收资产的性价比优势也有所减弱,因此权益整体单边普涨的格局将会逐渐过渡到阶段上涨和结构上涨交织的局面。如果未来权益市场再来一次快速大幅上涨,投资者应秉持逆向思维,坚持价值投资,可以考虑逐渐降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此外,尽管利率债还未有明确的利好因素和趋势行情,但也可以基于风险平价原理开始逐步增加一些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

代宏坤:投资者需要调低对明年股票市场的投资预期,相对看好明年上半年的表现,结构性的机会依然突出,更看好顺周期、消费、大金融的表现,医药、科技等板块有阶段性的机会,但波动很大。债市明年总体上以防风险为主,预计债市下半年的机会好于上半年。

原因包括:明年经济继续恢复,上半年的复苏相对确定。客观上说,由于今年的基数低,明年的经济同比增速肯定好看;通胀呈现温和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风险,货币政策定调“不急转弯”,要为经济恢复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条件。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股市不同板块估值上分化严重,成长型板块估值相对较高,相对低估值的顺周期、金融板块安全性更好;此外,虽然政策定调“不急转弯”,但逐步的“转弯”是相对确定的。

李怡文: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虽然面临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由于中国抗疫措施得当,再加上较为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配合,中国经济由短暂衰退转向复苏,股票市场表现较好,而债券市场则乏善可陈。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2020年应该是超配股票资产而低配债券资产的一年。

展望2021年,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要在股、债两类资产上做再平衡,适当增加对债券资产配置。首先从两类资产的性价比来看,2020年股市大幅上涨,而债券市场先涨后跌,债券收益率已经回到2019年年中的水平,相对而言,债券资产的性价比大幅提升。从基本面看,明年经济基本面前高后低,部分财政刺激政策或面临退出,整体从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对债券投资也较为有利。因此从平衡组合的角度出发,可适当增加对债券资产的配置。

张晓龙:先看看当前大类资产的情况,权益方面:大部分A股指数尤其科创类资产过去两年涨幅均在5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估值贡献。虽然伴随疫苗的发布,明年经济将大概率复苏,然而目前A股的快速上涨过多吞噬了未来的估值抬升空间,不少细分资产均处于历史估值新高位置。

在中国经济增速中枢下移的大背景下,结合A股市场长期的高波动特征,对明年的盈利修复带来的市场前景不应抱太多期待。然而在港股市场方面,因交易市场隔离导致的AH股溢价指数达到142,即同样的公司,港股的价格仅相当于A股的70%。伴随明年国际环境的稳定,中国在疫情控制中强有力表现的信心提振,港股结构性机会将显著高于A股。

债券方面,从整体的债务周期或者库存周期角度,债券市场应经处于长期熊市过程中。但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本轮10年国债利率的搞定无法触及上一轮4%的高点位置。从配置角度来看,当前10年期国债3.2%的位置已经具备相当的吸引力了。从市场整体的表现来看,债市的Beta性价比高于股市。

黄金资产作为千年以来的重要投资性、货币型资产,在经历下半年的疫苗冲击后,美黄金全年涨幅不足25%,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大部分央行资产规模扩表50%以上。货币超发导致的明年全球性通胀问题正在成为投资者讨论的重点。从投资属性上看,黄金整体的Beta性价比高于股市和债市。

权益基金筛选:优选“选股型”、回撤控制强品种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是权益基金大发展的年份,若2021年选择权益基金,您会如何选择,从哪些角度思考?

黄俊:基于行业间估值分化剧烈的现实,应重点选择行业配置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多行业内选股实现超额收益的权益基金。但基金经理熟悉的行业毕竟有限,所以其是否有可以依赖的强大并且完善的权益研究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

过去四年,随着外资和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持续提升,A股定价能力显著提高,此前被严重低估的高价值板块和个股已经得到显著修复。同时,部分板块的估值提升幅度较大,其末段的提估值行情夹带着不太合理的成分。以白酒行业为例,七年的持续牛市让其估值回到了历史较高区域,在即将到来的景气下行期是否能保持住这么高的估值存在很大疑问。历史上多次上演“这次不一样”的结果都是“每次都一样”。因此,好行业由于估值偏高了也不排除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如果配置集中暴露于少数几个行业,或许会给净值带来较大的短期回撤。

代宏坤:明年上半年考虑以价值风格基金为主,这部分基金配置的重点是顺周期行业、大金融行业和消费行业。一方面从估值的角度来说,这些类型基金配置的股票估值相对更有优势,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是明年上半年经济恢复的确定性很强,这有利于顺周期、大金融行业的表现;此外,从过去的两年来看,成长风格表现非常强势,明年风格回归的概率也很大。

到了下半年,较大概率的会增加对成长风格基金的配置比例,包括科技、医药基金的配置。这类基金是经济转型的热点方向,也是各市场参与方重点关注的板块,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这些类别的基金在明年下半年的机会可能更好。

李怡文:国家大力推行直接融资,鼓励权益基金的发展,且这两年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突出,基民购买权益产品有较好的投资体验,权益基金在2020年获得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2021年,一方面,居民储蓄往权益市场的转移趋势未改;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在深化,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外资流入可能会加速。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的可控可防及疫苗的进展,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复苏。预计2021年权益市场偏震荡且结构性行情为主,选权益基金方面,重点关注管理人过往的产品长期业绩,以及风格是否稳定、是否具备选择优质个股的能力。从长期来看,中国资产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大消费、科技互联网依然是景气的方向,投资者可关注相关方向选择有突出选股能力的权益基金产品。

张晓龙:主动权益基金连续两年20%以上的Alpha收益自2004年有详细权益基金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在基金调研中我也咨询过不少基金经理。背后有很多原因,从Beta上看,不少把权益基金偏好消费、医药、科技等资产解释,然而在2010年之前,权益基金对于金融、周期类资产的偏好也不低。

从基金研究角度来看,我倾向于把A股市场的高波动、高轮动特征与权益基金经理的高淘汰率、勤奋程度等相结合,另外还有伴随外资进入、保险入市等带来的市场机构化现象。较之欧美股市,A股的整体定价效率相对较弱,这给予了权益基金寻求Alpha较高的空间。另外最近两年的科创、创业板打新收益也给权益基金贡献了不少收益增厚,不少小基金每年的打新收益增厚能达到10%以上,这是很可观的。

展望明年的基金优选策略,长期思路不变,主要是优选长期风格明确、业绩稳定的基金或基金经理进行重仓配置。然而权益基金经理重仓的消费、医药等资产估值均处于历史高位,经过调研下来,我相信这些绩优基金经理能够对此现象进行充足、充分的应对。现实问题是,明年权益基金的Alpha势必大幅下降、Beta吸引力降低,因此优选回撤保护较好的权益基金成为2021的重点。

“固收+”布局:筛选这类基金有技巧

中国基金报记者:“固收+”产品目前值得布局么?应该如何筛选?

黄俊:“固收+”是在纯债收益的基础上,适度配置了高波动资产,以期获得稍高一些的收益率。权益资产同时具有长期较高收益的优点和短期波动较大的缺点,是最常用的“固收+”添加剂。对于投资期限较短,或者不能承受高权益仓位净值大波动的投资者,“固收+”是其间接参与权益市场,并在长期限内,获得高于传统理财收益率的最佳渠道。在当前国家政策推动理财产品从刚兑型转向净值型的大背景下,“固收+”就是30万亿理财产品的主要承接方向。

具体到产品选择上,投资者务必关注“固收+”演变为“固收-”的风险,需关注投资管理人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权益超额收益来源是否多元化。过度集中的信用债配置将很难抵挡个券零星违约的风险,同样,过度集中的权益行业配置也将很难抵挡风格逆风时的大幅下跌风险。

还要坦然接受“固收+”产品的回撤,既然期望通过权益资产获得收益上的增厚,就应容忍它带来的回撤,只要不是永久性回撤应该是允许的,只要回撤相对于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值得承担也都是可以的,投资者只需事前选择好适合自己风险等级的“固收+”产品即可。

代宏坤:“固收+”产品在未来的较长时间都是值得布局的方向。但要更全面的理解“固收+”的概念,狭义上的“固收+”是固收增强,指投资者为了获取比固收更高的一些收益率,愿意适度的承担一定净值的波动性。对于采用“固收+”权益策略的产品,例如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如果权益表现不好,就很难达到固收增强的效果。

我们更愿意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固收+”,是一种权衡了收益和波动两个维度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不同投资者需求不同,可以从不同风险等级的FOF产品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更广义的“固收+”。针对广义的“固收+”,投资者筛选的第一步要确定自己在持有期中能承受的最大波动的幅度,以及对收益率的预期,这两个指标是关联的。但是这两个指标间的关联性要在相对长的时间才有效,时间短则是很随机的。因此,建议投资者做相对长期的投资,这会更准确的定位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度,以及设定一个更合理的收益目标。

李怡文:产品是否值得布局需要看赛道和风口。市场明年面临资管新规到期,理财替代产品的市场空间有很大机遇,“固收+”是承接理财替代的良好赛道;同时从风口来讲,“固收+”产品在资产配置指导下,债券资产打底,通过权益资产来增强收益,从市场环境来看是有投资机会的。

具体投资来看,预计2021年权益市场偏震荡,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行情,贝塔和阿尔法都很重要,但投资难度会显著大于2020年,真正优质公司且在合适估值买入才有赚钱效应。债券市场经过近半年的调整,虽然目前绝对收益水平还不算太高,但整体已经出现配置价值,预期2021年的债券市场表现将好于2020年。

如何选择“固收+”产品,结合产品的特性,重点关注基金管理人是否具有判断股债性价比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及挖掘优质底层资产的能力,具体可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管理人是否有比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及长期业绩是否较为稳健且回撤控制较好;2、由于“固收+”产品加的部分是基金业绩的弹性来源,那么同时也要重点关注管理人的股票投研实力。

张晓龙:“固收+”产品背后是基于资产配置策略,以保护回撤、丰年补歉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相对性的绝对收益策略的产品。这类产品考验的是基金经理及其团队的资产配置能力。大量的业内和学界专家均有统计显示,资产配置是决定组合风险收益的核心因素。做资产配置很难,从投资角度来看,个券选择难度要显著低于行业选择,而行业选择难度要显著低于资产配置。这一能力的累计需要投资团队在大类资产投资方面的长期经验,经历过熊牛交替后实现策略升华。

基金品种:FOF、纯债基、特色权益等可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2021年还应该关注哪一类或者几类产品?原因为何?

代宏坤:重点关注不同风险等级的配置型的FOF产品,尤其是相对更稳健的主打“固收+”策略的产品。第一、明年的市场会更加震荡,进行多资产配置的FOF产品抗风险能力更强;第二、今年“固收+”这一概念的催化下,FOF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相比前几年,投资者、渠道和托管行对FOF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在提高;FOF今年的投资业绩可圈可点,投资者获得感强。第三、随着FOF这一产品的逐渐成熟,预计监管层会逐步加快普通FOF产品的审批时间,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主打“固收+”策略的配置型FOF。

李怡文:2021年可以适当关注纯债类产品和风格特点突出的权益产品。2021年,我们处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经济复苏逆周期政策逐步正常化,企业盈利修复的大环境,疫情和疫苗进展或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正在资产定价中逐步得到反映。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正在逐步消除,预计明年市场偏震荡且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整体收益率有限,在这种环境下,有突出选股能力的权益产品将有所表现。纯债产品方面,投资收益会好于2020年,当前收益率水平具备配置价值,票息收益也比较确定。

张晓龙:从高风险类产品方面,推荐能够同时港股、A股市场的绩优稳定型权益基金,这类产品往往秉性的是低估值、高盈利策略,但是其投资范围涵盖估值更低的港股,可选范围更广阔,策略表现空间在2021年更值得期待。

从理财型类策略方面,推荐固收+类产品,这类产品涵盖偏债混合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FOF。这类策略的产品天生具备良好的防御属性,在A股市场高回撤、高波动的大背景下,能够通过这类产品实现稳健理财的效果。

从细分领域来看,更为推荐的是偏债混合型FOF产品。主要是这类产品的收益来源更为广泛、风险更为可控:首先是资产配置端的贡献,通过申赎基金实现快速的资产轮动,不存在流动性问题或者冲击成本,最大程度保障策略实施效果;其次,基金优选贡献,基金行业20余年的发展使得权益基金经理具备长期的高Alpha特征,通过全市场基金优选,能够以更低的风险,享受到更为稳健的Alpha收益。

投资建议:2021年注意“均衡”和“长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1年,您对普通投资者的理财建议是?

黄俊:如果能承受纯权益产品的净值高波动就仍可坚持,但需要寻找行业稍微分散、依靠团队高效选股的产品,避免过度暴露在某一两个行业中,同时需要降低预期收益率,市场疯狂时反而更加需要保持克制。

如果不能承担净值的高波动,也可以配置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含权益偏绝对收益型基金,同时尽可能多的增加收益和超额收益的来源,应重点把握那些有显著定增折价收益、新股配售收益的基金,还可以参与具有锁定期的产品,即使遇到权益市场的暂时大幅回撤也能坚持住持仓,而不会在市场最差时也是最有价值时止损出局,错失未来的反弹和可能的新一轮牛市行情。

代宏坤:积极参与基金投资,但是要尽可能的拉长投资期、保持耐心,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度一致的产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投资团队。

李怡文:展望2021年,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收益预期,投资组合上可以更为均衡。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