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财务数据 徐建刚上演变脸戏法
证券时报记者 申 木
上海刚泰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上海腾海工贸有限公司在《预案》中的数据:
上海刚泰实业有限公司在《草案》中的数据:
上海刚泰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上海腾海工贸有限公司在《预
案》中的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日期
2009.5.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资产总计
24962.71
27017.33
27347.54
21579.66
负债总计
20602.02
23128.91
23651.72
18038.31
净资产
4360.68
3888.42
3722.82
3541.35
营业收入
3826.09
11610.26
9376.63
8185.74
净利润
155.94
142.81
181.47
182.72
上海刚泰实业有限公司在《草案》中的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日期
2009.10.31
2008.12.31
2007.12.31
资产总计
19199.53
26546.01
20783.06
负债总计
18173.93
33088.13
26591.07
净资产
1025.59
-6542.12
-5808.01
营业收入
197.65
275.63
310.36
净利润
-549.29
-734.11
-490.49
根据刚泰控股公告整理
正如本报昨日报道的,刚泰控股(600687)实际控制人徐建刚拟高溢价注入刚泰控股的所谓“优质资产”,存在名不副实的重大嫌疑。不仅如此,本报记者还发现,徐建刚还存在利用财务数据故意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两张脸的混凝土公司
只要略懂财务的人就会发现,拟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在2009年7月公布的预案中的财务数据,要明显好于2010年1月4日公布的草案中的财务数据。预案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31日,刚泰实业的前身上海腾海工贸公司的净资产为4360.68万元,产生的净利润为155.94万元。不仅如此,而且2006年-2008年,该公司的净资产均在3500万元以上且年年盈利。但是草案中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资产状况明显下降,不仅2007年、2008年严重资不抵债,而且年年亏损。完全与预案不符。
因此有投资者认为,刚泰控股发布的预案和草案中,拟注入资产的财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有故意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因为有投资者正是因为看好预案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才买入刚泰控股股份。
那么为什么草案和预案的数据会发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就在于原刚泰实业下属唯一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刚泰混凝土有限公司被剥离出去了。虽然刚泰控股没有披露这家公司的资产数据和盈利数据,但是从上述预案和草案中刚泰实业差异巨大的财务数据可以推断,这家被剥离出去的混凝土公司,应该是一家盈利且资产状况不错的公司。本报记者粗略推断,混凝土公司近两年每年的净利润在600万元-900万元之间,净资产应在9000万元以上。该混凝土公司的盈利数据几乎与上市公司刚泰控股近三年的净利润数据相当。
但是这家唯一可以贡献利润且资质不错的混凝土公司,却在此次资产重组的草案中被剥离了。在草案中,该公司被剥离的原因是,其业务与发展物流业务的定位无关联性,且该公司应收账款较多,影响资金周转且易发生坏账;并且该公司有部分生产设备环保不达标,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个理由成立吗?
不妨看看徐建刚在预案中的描述:混凝土公司是一家集砂石料装卸、散装水泥中转、商品混凝土、高强度预制管桩为一体的大型建筑材料生产基地。而且距临港新城仅15公里,地理优势明显。面对临港新城“四横八纵”道路骨架网各主要功能园的建设,芙蓉生态带、璜土万亩葡萄园、空港扩建、大飞机生产基地以及正在洽谈中的迪斯尼乐园项目的建设,公司业务前景看好;并且该公司将在原生产能力及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扩大投入及采取区域兼并、收购等方式,提高混凝土业务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企业赢利能力。
因此,刚泰实业在预案和草案中相差甚远的财务数据,以及徐建刚对混凝土公司完全矛盾的说法,存在故意误导投资者对注入资产价值进行判断的嫌疑。
财务数据:一场数字游戏
不仅如此,在粉饰刚泰实业财务数据的过程中,徐建刚同样存在利用财务数据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如上所述,随着在草案中被视为“累赘”的混凝土公司被剥离出去,刚泰实业难看的财务数据和拙劣的资产质地也暴露无遗。
正如本报昨日所报道的,该公司不仅近三年来收入微薄且连连亏损,而且2007年、2008年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这两年年底的净资产分别为-5808.01万元和-6542.12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账面上所拥有的资产,主要为110万元货币资金和1.65亿的其它应收款以及农业用地和部分房产,而负债高达3.31亿元,主要为5000万元的短期借款和2.79亿的其他应付款。
但是在此次资产注入之前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多年来亏损累累且资不抵债的刚泰实业,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09年10月31日,刚泰实业的账面突然出现了1亿多元的货币资金,同时刚泰实业所拥有的巨额其他应收款项全部消失、其他应付款也减少2.1亿元。公司的净资产也由-6542.12万元转正为1025.59万元。
正如本报昨日所报道的,上述1.06亿货币资金中有7410万元,并不属于刚泰实业,只不过暂时在刚泰实业的账户上罢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刚泰实业与关联方进行了债务和债权的转让。因此,尽管刚泰实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被调整得好看了许多,但债权债务方面的变化只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刚泰实业的实际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从刚泰控股披露的信息来看,一直以来,刚泰实业主要依靠土地等租赁来获得极其微薄的收入,本身也没有大规模的建设投入,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但是一直以来,其账面上却都存在着超过其收入数十倍的巨额往来账项。因此,刚泰实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这种账目调整本身也疑点很多。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