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娴熟操练三策略多面出击中国疯狂揽金_股票_证券_财经

高盛娴熟操练三策略多面出击中国疯狂揽金

加入日期:2010-4-30 23:11:33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在的高盛,颇像一只老鼠。

  4月16日,高盛被美国证交会控告涉嫌欺诈的丑闻传开后,英美等国立即表示对高盛展开法律调查。自高盛帮助希腊“做假账”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丑闻曝光后,高盛的“天使光环”就消失殆尽,成为制造国际金融动荡的“魔鬼黑手”。

  相比于国际市场,高盛对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更胜一筹”。作为“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高盛凭借“别具一格”的资本经营,布局于中国市场,仅从房地产、介入金融、上市承销、收购企业四大方向来看,高盛在中国的布局可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曲线战略:

  低调地产大鳄

  同其他海外投行进行地产项目开发不同,高盛在中国的地产玩法更具有美国特点。在美国,金融机构一般不直接涉足地产开发,而是通过投资或操控地产机构,以资产来操控地产开发。高盛在中国的地产模式就继承了这一传统。

  首先,高盛通过收购不良资产包进军中国房地产。2002年由于信用体制不健全,中国金融机构中出现了大量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贷款而造成的不良资产。这就意味着谁先取得了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权,谁就可以提前掌握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和优先权。

  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而仅凭这一已经到手的资源,高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就站住了脚跟。

  高盛还借“隐形渠道”渗入中国房地产市场。高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展开的第一次公开性收购,是通过其下属子公司白厅基金于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高腾大厦。

  同时,高盛还进入中国的房地产中介市场。2007年底,高盛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签署了注资2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摩根士丹利等国外金融机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大肆攻城略地并成为推动中国近期房价上涨的重要力量,从而招来中国官方的敏感目光和批判质疑之声时,高盛似乎并没有陷入这一是非旋涡中,其留给人们的依然是谦谦君子的大好印象。

  而素有“谦谦君子”形象的高盛最擅长的则是:一边唱多一边则逆向操作。如此举措一度引起市场质疑。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称:“这是典型的唱多做空做法。”

  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美国高盛以转让价格2.5万元/平方米,计算总价将超过24.5亿元人民币,转让其2007年以约16亿元人民币收购的“上海花园广场”的项目。而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高盛狂揽赚走10亿人民币。牛气非凡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给了高盛丰厚的回报。

  自相矛盾的是,2009年12月高盛一直唱多中国房地产,称中国房价略高但未见泡沫。但就在脱手中国房产项目之后,高盛就如同“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其在2010年2月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类股票将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强烈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大,随即将中国地产类股票的目标价格下调,幅度为30%,3月则指出“应随时警惕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房地产泡沫”。

  “斩首”策略:

  企业并购谋胜于算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众多上市公司都曾因含有“高盛入股”的概念而备受市场追捧,美的、福耀玻璃(600660)、阳之光等都曾和高盛传出“绯闻”,虽最终未能“联姻”,但也一度带动这几只股票的大涨。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虽有失败,但高盛在中国的投资依旧收获颇丰。

  能够进入高盛视野的大都是朝阳行业的龙头企业。与许多金融巨头一样,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也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这一看上去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却已经不只一次地被悄然化解。

  2006年高盛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遭遇到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稀释了相关政策规定,从而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

  2009年11月高盛同意转让持有双汇股权的半数,至此短短3年间,仅一半股份就已售得1.5亿美元,获利不菲。此外3年来高盛从双汇分得的红利也大为可观,至少拿到数以亿计的现金分红,投资回报率达到240%。

  如出一辙的还有2007年高盛投资西部矿业(601168),套现70亿至今仍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神话”。西部矿业上市后股价最高68.50元/股。高盛以9615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而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0.02元/股。

  更恶劣的是,高盛与包括太子奶、深南电、国航及东航的对赌协议。在深南电对赌事件中,高盛正是在不断唱高油价的时候,反手看空油价与深南电签下对赌协议。而太子奶事件中,调低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市目标价格的同时,加快接管陷入“资金链断裂”困难的太子奶。这其实是粉饰一新的“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思路。

  “出尔反尔”策略:

  喝多做空与唱空做多

  高盛从1994年在北京及上海设立办事处以来,就有计划地针对中国各种“有搞头”的领域投资,不断创下许多“第一”的纪录,如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替大陆国企完成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第一批获得中国发放QFII资格的业者。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移动、中石油、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601988)香港上市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到现在,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4年以来获利近120亿美元,翻番至近4.65倍。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的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剩余的50%将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有传闻称高盛4月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若属实高盛将套现10亿美元。

  同时在中国的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高盛是国有商业银行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商或者主承销商之一。1998年高盛就已成为中国价值10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而且过去10年期间,中国对外发行的三次共计3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高盛都是主承销商。

  业内人士估算,发行股票的发行金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承销费的比例是5.72%。仅2006年,高盛担任中国银行IPO承销商,和瑞银集团共获得约2.45亿美元的佣金收入。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