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两件大事:一是由富士康和本田引发的加薪潮。据报道,迄今已有14个省市出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20%,全国加薪已势在必行。二是创业板逆势大涨。自6月1日推出创业板指数以来(基点1000点),到本周五(6月11日)已达1122.18点,上涨12.2%;而同期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分别下跌0.89%、上涨0.33%和上涨3.82%。
这两件事有没有内在联系呢?有。
中国国民财富分布的严重失衡、收入分配的扭曲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二三十年来,GDP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20%几,居民收入才增长6-7%,使政府所得和企业盈余大增,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则大幅下降。这种状况也可以从上市公司财报中得到反映。以央企中国石化(600028)为例,2009年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621.9亿元,而支付给员工的报酬为286.56亿元,按公司员工371333人计算,人均为企业创利16.5万元,年收入7.72万元,二者之比为68:32。而中石化作为央企、作为垄断行业,其员工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更别说同期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合计高达1489.6亿元。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已着手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长期规划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已经有不少人提到,员工加薪对股市而言,中短期来说是利空,因为企业盈利少了,长期则是利好,因为劳动者收入增加了,内需才会真正启动,中国经济转型才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为什么加薪潮会从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引发?就是因为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仅深圳富士康就有40多万员工。而创业板上市要求“两高六新”,几乎没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企业。观察6月份创业板个股的市场表现,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86只创业板个股全线上涨,涨幅前三名为网宿科技(300017)(+41.67%)、吉峰农机(300022)(+31.44%)和爱尔眼科(300015)(+27.08%),全是服务业,涨得最少的末三名为梅泰诺(300038)(+1.15%)、南都电源(300068)(+1.52%)和金亚科技(300028)(+2.14%),全是制造业。进一步对财报加以分析,又发现在员工薪酬安排上与传统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
首先,员工人数普遍较少。如创业板中迄今盈利最高的乐普医疗(300003),2009年实现净利润29221万元,当年公司员工仅590人,人均创利高达49.5万元,同年人均收入为9.23万元。由于员工人数少,纵然加薪绝对额也不会太大,企业完全有能力消化,在未来收入分配改革中处于主动,相比主板公司员工动辄上万人,每人加一点就不是小数,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大部分创业板公司员工都不过几百人,最多的神州泰岳(300002)、爱尔眼科等也才2000多人,少的仅100多人。
第二,资产结构上多为轻资产企业,上市前创业板企业净资产多则1-2个亿,少则几千万,所占资源不多,加之不少为高新技术企业,税赋较轻,因而在收入分配上,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和员工薪酬这三者关系相对较为合理。如上文提到的个股涨幅前三名,2009年网宿科技国家税收、企业净利和员工薪酬分别为1553万元、3885万元和3323万元(人均年收入6.39万元);吉峰农机国家税收、企业净利和员工薪酬为1270万元、5023万元和3000万元(人均3.39万元);爱尔眼科国家税收、企业净利和员工薪酬为4282万元、9249万元和8920万元(人均3.3万元),虽然人均年收入有多有少,但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