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应持主动的建构性思维_顶尖财经网

大国外交应持主动的建构性思维

加入日期:2011-1-1 12:47:05 銆愰《灏栬储缁忕綉銆�



鍒嗕韩鍒帮細



  朝鲜韩国的炮击事件,为东亚以及世界局势带来了很多挑战与变数,朝鲜问题几乎牵涉到了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

  东亚局势会怎样发展,中美在下一个十年将会如何竞合?是经济竞合还是战略竞合处于主导地位?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

  东亚局势和中美关系

  《21世纪》:朝鲜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郑永年:不管是主动挑衅还是被“诱导”(如朝鲜所说),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是其深感不安全等因素的产物。

  《21世纪》:朝鲜韩国炮击事件对东亚局势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郑永年:毫无疑问,该事件对于深层危机的东亚局势再添危机。在应对方面,美、日、韩已经开始另起炉灶,抛开六方构架来商讨和研究如何应对。这种另起炉灶的方式既是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方式,也是未来的选项。所谓未来选项,是指一种小范围的冷战。美国施加压力也是希望中国能在朝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做更多的事情。事实上,六方会谈框架也是希望朝鲜能够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不过效果不佳。现在看来,美国施加压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目前的中美关系并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中美在经济方面依赖度很高。

  《21世纪》:东亚的局势会朝哪一个方向发展?

  郑永年:东亚冷战局势也不是不可设想。东亚在冷战期间就是一分为二的。只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结束这种局面的。也就是说,一个东亚的局面也只有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才实现的,并且这个局面是依靠经济上的交往才实现的。但冷战的遗产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在政治和战略上一直是被整合在美国的安全构架内的。就是说,美、日、韩等国回归冷战局面的战略基础已经相当制度化了。

  就东亚来说,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会不会阻止冷战的出现。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就是新形式的冷战,就是经济互动和依赖继续,但战略和政治上出现严重对峙局面。第二种情形就是经济互动和依赖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美苏冷战式的东亚冷战。美国正在加大和亚洲各国和地区(包括东南亚)的经济关联,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机制在谈判和实施之中。这些经济关联为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和美国强化经济关系提供制度性条件,同时也可减少它们在和中国的经济关联过程中的损失。最终结局可能类似美苏冷战时期的经济局面,即形成一个以西方为中心(主要是美国)的封闭式的贸易经济集团(bloc)来抗衡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21世纪》:如果出现小冷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哪些?

  郑永年:如果东亚分成两部分,中国失去东边的空间,就会努力向西边发展。这种情形不仅可能,而且也已经开始,即向西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关系。不过,新冷战对中国非常不利。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无论在硬力量还是软力量上很难和美国相比。美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和东盟国家甚至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制度性关系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而中国则没有。

  更为重要的是,这会使中国的外交战略出现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开始以来,选择的是国际社会接轨和融合的道路。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外交格局都是这个道路选择的结果。如果东亚出现新冷战,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局面就会和现在的完全不同。不用说其它的因素,如果美国选择和中国对抗,那么中国就要面临不可承受的外交问题,就如同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所承受的外交压力一样。到现在为止,尽管中美两国也经常发生争议,但合作的大局并没有变化。而冷战则意味着合作的大局的消失。

  《21世纪》:那么,中国该怎么做?

  郑永年:东亚是否会演变成两个东亚或者是否会被分裂为两个部分,取决于中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中国的选择要比美国的选择更为重要。东亚经济之所以整合到现在这个程度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选择。

  朝鲜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其在国际孤立、深感不安全等因素的产物。朝鲜的不安全主要表现在国家的不安全和政权的不安全。中国和相关国家应该考虑推动保证朝鲜的安全,否则,朝鲜非理性行为可能会继续。实际上,除朝鲜内部安全,其他方面的安全保障并不难,中国本身或者中国和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可以努力。在外交上也可推动朝鲜融入国际社会,这方面中国本身拥有非常丰富经验。对中国来说,一个比较强大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朝鲜的强大不可以通过现在那样的发展核武器和军事而实现,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而实现。

  中国如果作类似的选择,那么东亚冷战就可以避免。很显然,这种选择也符合包括中国、朝鲜和美、日、韩等国的利益的。

  中国对朝鲜问题也极为担忧。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也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不想重复美国和西方经常用来解决国际问题的方法,即经济制裁和军事行动,因为中国知道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行动很难实际上解决问题,而是会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中国也在努力寻找其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大多数人对朝鲜情势的发展持一种较为悲观的态度,因为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促使朝鲜继续作此类非理性行为。不过,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对朝鲜问题能够做得更多,而且影响力可能也更大。中国可以考虑推动国际社会以经济因素、良好的外交环境来支持朝鲜,给朝鲜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以及有利于改革开放的环境。

  汇率和中美经贸平衡

  《21世纪》:“对中美争执的汇率问题”

  郑永年:汇率只是表象,背后深层次原因其实是世界经济贸易不平衡,中国需要正视这个问题。目前,西方国家一直盯着人民币汇率不放,中国解释说只是通过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贸易不平衡。中国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也要正视贸易不平衡问题,如果升值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就需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提高劳动力工资,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来说,提高劳动力工资的效果可能优于升值。

  中国在贸易平衡方面必须有其他的有效应对,比如外资企业中的劳动力工资低,他们的工资需要得到提升。另外,提高劳动力工资,也有助于构建消费型社会。日本在1950年代就开始了收入倍增计划,二十多年里建立起消费型社会,产生了中产阶级。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消费型社会还未确立,因此没有理由不重视民众收入倍增计划。

  《21世纪》:往往有人担心升值会损害出口,您怎么看?

  郑永年:实际上,人民币外汇很大一块是外资企业产生的,出口中这些企业的产品也占很大一块,如果升值,减少外资企业出口,这对中国是有利的,有助于贸易平衡。

  说人民币升值20%就会有多少多少企业倒闭,其实很多时候是既得利益者的说辞,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承受这个压力,那么优胜劣汰的法则是适用的。

  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那么美国就不断印钞票,它可以转嫁给别国。而中国印钞的后果则是整个社会承受通胀之苦。

  《21世纪》:既得利益群体是转型的主要阻力吗?

  郑永年:是的,目前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太庞大,比如出口部门。既得利益强大,不利于转型也不利于构建内需型社会。上面提到的日本构建消费型社会,二十多年产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并成功转型为消费型社会,正是因为来自工人的压力。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这是国内最大的失衡。并且,在出口方面,其实存在着多个角色多个方面,比如地方政府、地方大企业、外资企业等等,在其中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

  因此,中央政府需要更大的魄力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在平衡贸易问题方面,必须防止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被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所挟持。

  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

  《21世纪》:与以往十年相比,中国目前以及未来十年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何变化?

  郑永年:因为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中国本身对国家安全困境的担忧并不很大。在国际面,能够促成中国安全困境的主要是美国因素。过去的数十年,中国有效地减少了美国因素所能导致的安全困境的恶化。除了经济上的互相制约外,在其它很多领域,例如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中国和美国建构了很多沟通渠道。此外,美国很多年里其战略重点在反恐战争,也是美国难以成为对中国构成安全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中国所说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利用这个机遇期,不仅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且实现了相当程度的经济“走出去”。

  但是中国的安全困境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周边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朝鲜半岛,从天安号事件到近来的炮击事件。还有中日一些问题,以及南中国海问题(越南担忧加深),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邀请美国卷入。实际上,在所有周边问题上,已经呈现出一种大国政治化的趋向,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剧增。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因素。美国已经意识到,反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个结果;美国不能因为非传统安全而忽视传统安全问题。一旦当美国战略转移到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就立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开始改变策略,从反恐战争中脱身,把其战略移向今天美国传统安全的中心,即西太平洋地区。美国转向传统安全必然加剧中国的传统安全困境,也即很多人的被“围堵”、“遏制”、“战略威胁”等国际关系认知。

  《21世纪》:未来十年,中美关系的难点在哪里?

  郑永年:经济竞争是良性的竞争。在全球化环境中,经济竞争往往导致相互依赖,培养相互的互信。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不仅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且对其他国家也有好处,因竞争表明中美两国需要为其它国家提供更好的经济服务。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中国和东盟开始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时候,日本很紧张,认为这对日本带来竞争。日本(后来的韩国)都在东盟区域加强了和中国的经济竞争。但是这样的竞争不仅没有产生任何问题,而且促成了东北亚和东南亚两大区域经济的整合。现在美国“重回”亚洲,如果也加入这个经济竞争行列,那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全球化不倒退,美国和中国站在同一条经济轨道上赛跑,不仅会增加两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程度,而且也会使得其它很多国家受惠,更会促使其他经济方面(如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尽管经济竞争有一个国际政治中所说的“相对利益”问题,但这问题是可控的。

  但战略竞争尤其是军事竞争就不是这样了,它更多的是一种零和游戏和恶性竞争。如果中美两国进行军事和战略竞赛的话,那不仅两国关系有可能发展到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关系模式,而且也会使得其他国家受到负面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面临的问题是:是要坚持在经济跑道上,拉美国进入经济跑道?还是在不同轨道上和美国赛跑(即中国在经济跑道上,美国在军事战略跑道上)?还是被美国硬拖到战略和军事跑道上?美国战略移向西太平洋是否表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结束?如果从中国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来看,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就其实力来说,已经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被动地接受他国提供的“战略机遇”。相反,中国已经有能力来主动创造“战略机遇”,就是说,中国有自己的选择。因此,中国应当主动。

  《21世纪》:中国应该如何主动?

  郑永年:中国应当主动,是指不应当被动地被美国拉入军事和战略竞争轨道。中国军事现代化要进行,但经济建设仍然需要居首位。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不可把军事战略放到首要地位。这样就可以避开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在经济上遭遇很多问题,复苏比较缓慢。在这种条件下,在和中国竞争过程中,美国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其非常强势的军事力量。如果中国不当心,被美国拖入战略或者军事跑道。而一旦如此,美国就会做方方面面的动员来应对中国,就像从前对付苏联那样。那么,世界又会重新回到冷战模式。

  中国不仅要避免被拖入军事战略竞争轨道,而且要主动拖住美国,让其停留在经济跑道上。在经济方面要继续深化和美国的合作。贸易、人民币、气候等等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经贸方面两国间尽管也存在争端,但都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和解决的。对中国来说,在这些方面必须防止两国经贸关系被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所挟持。

  再者,中国也应当在那些促使美国转向传统安全跑道的领域做更大的努力,减少美国的传统安全困境,如在朝鲜问题。

  《21世纪》:您怎样看待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

  郑永年:美国现在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主导世界。尽管美国的选择会深刻影响中国,但必须明确的是,中国自己的选择也同样重要,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自己的未来,而且也会对国际政治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在,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不能太被动,机遇是自己创造的,要有更大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更深的融合,需要自己创造机遇。

  作者:祝乃娟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编辑: 博客:make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关闭
相关联接 ■股民学院
·【财经快讯】12月31日晚间中国证券快报
·独家:节后有望继续震荡反弹 十机构预测
·三大策略备战2011
·6124只是传说 高盛再放豪言
·神奇效应是否会现 节后股市猜想
·高送转旋风袭来 年报行情萌动(附股)
·今日股市猛料 主力动向曝光
·牛二期持续一年半 众专家热议明年股市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銆愮偣鍑昏繘鍏ユ柊鐗堣偂绁ㄥ闄€€�>>>>>>>>
实战指南
·【点击进入新版股票学院】>>>>>>
·解套在即 网宿科技大股东跑来“砸盘1.4
·三类股最有爆发力 谁能追上东方通信1.4
·从苏州科达 看中报不及预期的投资风1.1
·破面股的值博率太低1.1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中华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