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已经悄然来临,在2010年热议了一年的收入分配改革议题也被带进了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公众更关心收入能否同步增长,并“公平”获得合理报酬,但理想和现实差距仍然较大。
国家层面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国家发改委联合了国家其它部委在进展地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于2011年3月份公布,收入分配改革将被重点关注。
此前,“十二五”规划建议已公布,如何解读这个建议中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十二五”如何强化收入分配方式改革,2010年的最后一天,本报记者专访了杨宜勇。
杨是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对于收入分配改革一直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亦是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参与者。
在2010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杨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那次采访其预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在2010年年底推出。但因为方案兹事体大、所涉甚广,方案或将于2011年推出。
只不过,纷繁复杂的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或不是一个方案就可以解决,杨就告诉本报记者,方案能否成功关键在能否落实“在于实施”。
“十二五”收入分配改革注重“同步增长”
《21世纪》:“十二五”规划建议稿非常重视收入分配改革,为何全会会将收入分配改革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谈?
杨宜勇:我个人感觉到“十二五”规划完全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这个规划落实得好坏,最后的检验标准也将是全国乃至各省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程度多少的问题。
所以收入分配这么重要的议题就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谈,因为我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还没有做到。
有人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所以共同富裕难以做到,或者说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做到,事实上,中国可以做到。
收入分配的问题、收入差距的问题必须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间可以看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淡出,有一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任务。四个改革、四个建设齐头并进,这也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因此,收入分配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这是总的目标里面谈的。
《21世纪》:你刚才讲了总的目标,那似乎还有分目标?
杨宜勇:对,这是第二个层次的目标,即“同步”增长。
“十二五”规划说,要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第一个指标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收入方面是普遍较快,两个都是较快,都体现了同步的意思。
规划还讲,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步。实现居民收入两个同步增长的重要前提是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企业利润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2010年刨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9%,全年GDP增长10.2%,这两个大概是同步的,这可能是一个偶然,我们今后五年要保持同步增长,使这个偶然成为必然,就要靠机制来保障。
劳动报酬的增长要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企业的效益好了,给劳动者的报酬要增加,同时也给集体谈判加了一个约束条件,谈判也要遵循这个规则,不能说工资的增长是无限制的,或者说无节制的,劳动报酬的增长要受到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限制。
这个同步中,要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并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其中,中等收入人群,中产阶级的增加一是要靠谈判,二是要靠自己的素质,要靠流动,再一个就是创业。
收入分配方案涉八大方面
《21世纪》: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外界很好奇,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杨宜勇:目前发改委等部门正在制定这个方案,预计不久会出来,大体涉及到八大方面的问题。
具体包括,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等8个方面。
这其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为城乡居民的增收打好基础,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而对于行业差距的问题,应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城乡差距则需要通过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来缩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将体现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同时,应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21世纪》:那这个方案出来能实现“收入倍增”么?公众都喜欢看到“倍增”这样的字眼,比如最近消息说,“十二五”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7%,与经济增速7%的年均目标一致。
杨宜勇:老百姓肯定喜欢看到倍增,但我个人认为,现在先要做到“同步”。
为什么呢?因为穷人收入翻番,富人的也翻番,“倍增”的最终结果是,穷人与富人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
倍增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如能保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就已经不错了,现在连“同步”都没有做到,谈何翻番?
所以说,要先解决“同步问题”,当然收入整体增加是值得提倡的。
落实最重要
《21世纪》:之前采访您,也提到收入差距诸多体现,也分析了诸多收入分配阻力所在。如今似乎改革目标有了,规划也即将有,如何落实呢?
杨宜勇:是的,好的目标我们还没有做实,要老老实实地做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之前就讲过,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海南,因为国际组织推行一个相对标准。
海南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30.6%,其他的都在百分之二十几,国际劳工组织提倡应该是当地平均工资的40%-60%。
有了目标要落实,不能只有目标。
所以说,分配机制,不是一个文件、一个政策的出台,这都是一次性的,收入分配工资协商集体谈判机制一旦建立,合理增长就会成为一种现实。所以,机制建设现在很重要。
《21世纪》:您刚才讲到集体协商,比如说,是工人自己谈判还是选出代表去谈判?现在也有这个协商机制,但好像落实得不如预期。
杨宜勇:工人可以选出代表去谈。或者学西方国家的工会在和资方谈判的时候一样,请谈判专家来谈。
目前,全总在做相关研究,一个是让工人选出工会,二是以后工会主席可能不是从企业拿钱,要从工人处拿钱。
《21世纪》:提到落实,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都对个税起征点过高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被很多人看成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风向标”?
杨宜勇:我在上一次接受你采访时就讲到,个税起征点这个调整不是主要的,应该来说,个税从过去的分向征收向综合征收,这样才能减轻负担。
收入分配方案里也提出要通过税收手段(主要是个人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
所谓综合征收是指以一家人为单位计算征收,比如一个普通家庭只有一个人工作,一个人按照3000块钱要纳税,但按三个人算,他将来就可以纳更少的税或者不纳税,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税赋。
作者:孙小林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
|
|
编辑: 博客:make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
|
【打印
】【关闭】
|
|
|
|
|
|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中华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