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龙头,发行价创沪市主板20年来最高纪录;破发18%;49家机构被套,浮亏过3亿;上市两个多月即拟实施“双10”慷慨分红;股市“拓荒者”尉文渊、阚治东将共分得1亿元。
这些词句像个故事,主角就是今年上市来破发幅度位居第2的华锐风电。
4月13日,华锐
风电3个月锁定期满,网下配售的2100万股可上市流通。当日收盘价73.87元/股,较首发价90元已跌去17.9%。
脸上最无光的是49家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包括基金、险资、社保、券商、财务公司、信托、银行理财产品、企业年金,浮亏总额3.4亿元,其中险资灾情最重。
自2009年以来,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或投资者所认为的打新必赚,但今年一季度以来的新股破发潮,无疑对此打出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49机构浮亏超3亿元
华锐风电,让机构失望了。
这只顶着“风电龙头”桂冠的IPO,曾让各路机构选择疯狂;而3个月后,当股价缩水17%以上时,尴尬的机构又面临另一种选择。
华锐风电首发价90元/股,发行价创沪市主板市场20年来最高纪录。当时就有券商分析到,90元对应2011 年业绩估值约为25 倍。“这相比18倍和整机行业整体20 倍估值,股价已有25%的估值溢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
结果证明,这并非“危言”。1月13日,华锐风电从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始,就给众多机构来了个“下马威”,当天破发下跌一成,3天后,跌至74.39元。
4月13日,锁定期满,锁了三个月的49家机构2100万股得以上市流通,当天收盘价为73.87元/股,跌破发行价17.9%,3.4亿元蒸发。
这让包括基金、险资、社保、券商、财务公司、信托、银行理财产品、企业年金等诸多机构损失了一把。
最惨的是险资,包括保险、阳光保险、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保险公司共计浮亏1.45亿元,其中太平洋保险1.17亿元,是所有机构中亏损最多的。
亏损仅次于险资的是券商和社保资金,前者浮亏6908万,后者为5339万。券商中,亏损最多的是和民族证券,分别浮亏1752万、1001万元。
以稳健和精准著称的社保基金,也受灾较重。包括405、407、502、601、603在内的5只社保组合在其中,合计持股331万股。配股最多的是易方达基金管理的601组合和长盛基金管理的603组合,均持有103万股,各亏损1661万元。
相比而言,公募基金整体在华锐风电的投资上亏损较少,参与的基金有长盛积极配置、长盛中信全债、大成价值增长、广发增强债、万家180、易方达稳健收益和中海稳健收益等7只,浮亏2436万元。
风电龙头光环不在
对于打新资金而言,华锐风电就像吹破了的气球,境地尴尬。
4月上旬,华锐风电抛出慷慨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然而,这样的橄榄枝对于深套的机构打新资金来说,2100万的现金分红,显然难抵3.4亿元得巨额亏损。
但这对于原始股东而言,颇具意义。
华锐风电第4、第7大股东分别是西藏新盟、瑞华丰能,分别持股1.05亿股、3570万股。而尉文渊直接持有西藏新盟85%股权,阚治东直接持有瑞华丰能32.80%股权。照此计算,二人在本次分红计划中将获得1.3亿元红利。
在破发超过17%以上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目前面临两条路:继续持有,减持。《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一些券商正在调低该股未来的盈利预期。
参与了上市定价的认为, 华锐风电2011 年生产确认的整机价格比去年下降12%左右,预计整体毛利率将有2%上下降幅。
相比2010年50%的净利润增长,今明两年,利润增长也将放缓,按照国金证券的估计,2011、2012净利润同比增长大概在24%和20%,对应PE
估值为22 倍和18 倍。
一位参与了该股IPO询价的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华锐风电面临的风险在于行业竞争继续加剧,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目前,机构配售股占流通市值25%,存在着一定的套现压力。
在破发大潮前,注定要有更多的IPO步华锐风电的后尘。
今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急速扩容。中小股民基本没有参与新股定价的机会,机构几近疯狂的询价行为则是“害人害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相关数据,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上市IPO共98个,其中45只跌破发行价,占比46%。为此,机构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破发超过15%以上的有、华锐风电、、、、,公募基金、社保、券商、保险等机构灾情不轻。
风范股份最有可能重蹈华锐风电覆辙,届时,机构又面临同样的尴尬。
4月13日,风范股份收于28.26元/股,较首发价格35元,下跌19.3%,是今年上市的最大衰股。
如果说华锐风电让险资成为最大的受伤者,风范股份则把悲伤给了公募基金。参与风范股份网下配售额度机构有53家,目前已浮亏1.2亿元。受灾最重的是公募基金,涉及到7家基金公司的21只基金,其中国泰基金、工银瑞信旗下各有6只、5只产品“中标”。
(责任编辑:程丹)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