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年、总资产500亿元,上海唯一的国资经营公司国盛集团首次揭开面纱。国盛集团董事长施德容12日表示,未来国盛集团将一方面利用已有上市公司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支持旗下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国盛还将借增发上市、借壳上市等退出机制做好新投资业务,力促下属产业集团上市。
发挥平台作用促国企重组
由原盛融投资公司、大盛资产公司和上海家化(600315)集团等几家实业公司合并重组成立。目前,集团的总资产将近500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180亿元左右。
国盛集团在上海整个国资系统的定位非常明确,即搭建“运作国资进退,推动国资流动”的经营平台,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和推进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进程中发挥运作平台的作用。对此,施德容举了两个例子:如上海医药(601607)的重组,国盛集团提供总额20.4亿元的现金选择权,协助上实集团整合上海医药、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3家上市公司,并成为重组后新上药的第二大股东。再如,国盛集团投入10亿元与城建集团组建上海基建公司。目前,上海基建公司已成为城建集团推进整体上市、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重要板块。
国盛还通过对企业债权、资产的买卖,在幕后有效配合国企重组整合工作。施德容称,目前国盛主要从四个方面承接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其一,市场化手段收购不良资产的处置;其二,承接上海市国资委委托的核销资产处置;其三,承接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交办的相关债务解决任务;其四,承接兄弟集团核心资产上市过程中剥离资产的处置。
“国盛集团目前有两个目标,一是利用已有上市公司平台和资本化手段迅速做大,创造价值,根据需要阶段性持有;二是对新投资的业务,必须有增发上市、借壳上市和IPO的预期等退出机制。对下属的产业集团则将尽力推进其走上市发展的道路。”施德容明确表态,目前国盛集团还不考虑整体上市。
五平台实现国有上市公司进退
“在国有上市公司的进退之间发挥作用”,施德容如是描述国盛在优化国资布局中的基本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盛集团特设五大平台,包括国盛投资、国盛资产、国盛地产、国盛科教及文化创意公司,通过对资产进行归类处理,实现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的进退。
在实现国有企业“进”的方面,施德容表示,目前国盛集团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国家级战略性的大飞机项目,出资50亿元,成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未来,国盛集团重点将在新材料、食用农产品(000061)、节能减排、文化创意等四个领域发挥国资引导和带动作用。
施德容举例称,在国盛集团内,建材集团下属有上市公司棱光实业(600629)和耀皮玻璃(600819)符合公司“进”的标准,因此未来要以进为主,支持棱光实业和耀皮玻璃核心产业的提高,支持其成长为行业领军者,通过资本运作实施跨越式的发展。他表示,未来在新材料领域,一旦有合适项目,集团将会主动进取。此外,国盛集团还将在股权投资基金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国盛已经成功启动两只股权基金,第三只创投基金正在筹建中。
而所谓的“退”,也并非一夜之间全部退出。施德容表示,国有上市公司的“退”是有节制、有条件的,因为“退”要体现流动性,在财务指标上紧盯资产流动性的比例,而不仅仅是关停和出售企业,“比如上海家化的整体改制是一种退,棱光股份上市增发进入资本市场也是一种退,股权转让也是退”。
“但是符合条件要退的,国盛未来必将大幅度退出。”施德容表示,目前来看,国盛首先加大力度退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壳体企业、亏损企业和国有企业非主业的辅业企业,目的是通过调整制止出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释放资源。
实际上,通过“退”,国盛集团自2009年以来,共完成存量资产处置40项,盘活变现约64亿元。施德容介绍称,早在国盛集团成立之初,集团共拥有400多个独立法人企业,层级多达四级甚至六级。但是到2009年和2010年,国盛通过资本运作分别退出了80家和100家企业,处置的资产分别达51亿元和40亿元,使得这些企业占用的资源得到有效释放。仅仅在2010年,国盛通过企业清理释放占用的土地就达约19万平方米。
“对于进退选择和行业布局的标准,主要有三个:第一,产业和市场是否具有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是否属于朝阳产业、符合上海调结构发展需要、进入行业领先地位;第二,集团是否具备发展基础;第三,产业特性是否符合国资阶段性持有和发展要求,有没有盈利和退出预期?”施德容表示,对于符合上述原则的,国盛将集聚资源,加快做强做大。
“今年,国盛还将加大力度从壳体企业、亏损企业、国有企业剥离的辅业中退出。”施德容表示,“今年上半年国盛集团共处置资产30多亿,下半年还将继续整合,预计涉及的资产规模将达到20亿元至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