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重组“猝死”折射新政威力 壳资源遭冷遇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ST公司重组“猝死”折射新政威力 壳资源遭冷遇

加入日期:2012-1-17 5:18:56

  辞旧迎新之际,ST黑化、ST博元、ST珠峰的重大资产重组相继夭折。

  三家ST公司命运沉浮,折射出当下ST板块面临的共同窘境。从政策层面看,借壳上市标准趋同IPO、创业板退市制度亮相,以及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对ST公司重组释放着微妙的影响力。从宏观环境看,部分重组方所处行业景气度急剧下滑,标的资产盈利前景变得模糊,引发估值分歧。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A股市场长期下挫,ST公司股价暴跌,重组方的潜在利益被吞噬,萌生退意。

  种种因素交织,引发了ST板块前所未有的“集体恐慌”,而各路利益群体也由此展开新一轮的利益博弈。

  ⊙记者 吴正懿 徐锐 ○编辑 裘海亮

  ST黑化神话终结:

  内幕交易阴霾笼罩

  ST黑化的重组历程颇似一部跌宕起伏的悬疑剧。在PTA行业周期的高点,ST黑化“攀”上了行业龙头翔鹭石化,由此缔造了连续16个涨停板的奇观,区间最高涨幅达2倍;另一个穿插的“剧情”是,突击入股翔鹭石化的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撞上监管部门严打内幕交易的“枪口”。一年后,ST黑化的重大资产重组黯然终止。

  2010年12月31日,停牌5个月的*ST黑化公布重组方案,拟以“资产置换+股份转让+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翔鹭石化借壳上市,标的资产的评估净值为72.4亿元。交易完成后,*ST黑化主业将由原先的炼焦和煤化工变为PTA产品的生产销售。

  翔鹭石化是国内PTA龙头厂商;其时,PTA价格正处上升通道,翔鹭石化给出的盈利预测也相当诱人,2010年至2014年,净利润预测数分别为10亿元、7亿元、6.26亿元和7.5亿元。

  从二级市场看,*ST黑化复牌后创下16个涨停板,短暂调整后又继续上涨,区间涨幅最高达2倍。此后,随着PTA价格回落及A股市场持续调整,ST黑化的股价开始回落,但仍远高于换股价。

  然而,该重组事宜的行政审批进展缓慢;至2011年末,三次申请延期报送之后,ST黑化还是未能完成补正相关材料报送。

  2011年12月14日,ST黑化首次在公告中提示“重组相关协议到期日2011年12月31日前是否续签存在不确定性”。一周之后,公司对外确认,重组协议到期即行终止不再延期,重大资产重组同步终止。

  从公告看,ST黑化重组夭折主要由于行政审批“卡壳”。本次交易涉及商务部关于战略投资者的审批以及经营者集中的核查、福建省环保厅的环保核查意见、翔鹭石化年产90万吨PTA技改项目(技改至150万吨/年)的立项确认等外部审批,截至2011年末,上述四项审批未取得最终审批结果。

  耐人寻味的是,翔鹭石化在解释放弃重组的原因时称,由于本次重组的外部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将导致股东在原有承诺基础上至少再延长一年承诺补偿期,而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翔鹭石化未来几年经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延长承诺补偿期将加重股东的承诺义务。

  “这样的说辞不太符合逻辑。”一保荐人对记者表示,对重组方而言,借壳上市对公司的意义显然高过股东一两年的短期收益,大多数重组方毫无疑问会选择增加承诺补偿期限以推进重组,“舍本逐末”的做法令人费解。从经营业绩的角度看,翔鹭石化所处行业本身具有波动性,其披露的盈利预测也有起落,“竞争加剧、业绩波动”的说法显然是托词。

  事实上,更多的市场人士判断,内幕交易阴影是ST黑化重组搁浅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5日,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证实,子公司建银国际前员工张传斌因个人原因涉嫌违规,目前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进一步详情尚在调查之中。

  据媒体报道,建行投行部处长、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等人,因在翔鹭石化借壳ST黑化的过程中建老鼠仓非法获利2000万元被捕。ST黑化的重组草案显示,2010年8月即公司停牌期间,翔鹭石化原股东Gold Forest将其所持的翔鹭石化12%股权转让给建银国际,交易价格为5.39亿元。当时,张传斌为建银国际的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采取“零容忍”态度,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发内幕交易采取的监管措施是:异动即调查、涉嫌即暂停、违规即终止。在此监管背景下,已有多宗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因此终止。

  “在目前的监管思路下,发生内幕交易对资产重组进程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一上市券商保荐人对记者表示,尽管建银国际的内幕交易案尚未完全定性并披露,但从已知信息看,很可能是ST黑化资产重组终止的核心原因。

  此前,亿晶光电(600537,股吧)借壳海通集团上市也曾受内幕交易牵连。据报道,“投行夫妇”——谢风华、安雪梅涉嫌利用海通集团的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获利,其后双双被拘;此前,谢风华曾任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企业发展融资部执行总经理。2011年6月,海通集团中信证券终止财务顾问协议,改聘湘财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重组方案随后获监管部门放行。

  ST博元转型告吹:

  资产估值出现分歧

  短短3个多月时间,ST博元的重大资产重组走入“死胡同”。

  今年1月11日,ST博元公告,公司与中瑞投资、蔡长春、新余日润协商一致终止本次资产重组。公告称,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标的企业瑞晶科技受行业波动影响,经营业绩下滑,各方未能就交易价格调整幅度达成一致。

  而投资者更直观的感受是,ST博元重组终止的“元凶”或是股价因素。“各方面因素都有,这是综合考虑的结果。”日前,当记者问及本次重组终止是否主要因股价暴跌时,ST博元有关人士如是答复。

  去年9月29日,ST博元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将全部资产作价5786.19万元出售给中瑞投资,同时以12.88元/股的价格向瑞晶科技股东蔡长春、中瑞投资、新余日润合计发行约14518.63万股股份,购买后者持有的瑞晶科技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为18.7亿元。

  交易完成后,ST博元的主营业务将转变为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和销售;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瑞投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曹勇。

  资料显示,瑞晶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之一。截至2011年6月底,瑞晶科技拥有17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设计年产多晶硅电池片425MW(实际产能约600MW)、电池组件75MW,并投建了2.59MW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不仅如此,瑞晶科技还计划投资电池片四厂,新增12条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线,届时其电池片设计产能预计达到750MW(实际产能约1GW)。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瑞晶科技分别实现净利润1.87亿元和1.19亿元。

  尽管ST博元停牌期间上证指数累计下挫约11%,但重组预案出炉后,公司股价连拉4个涨停,最高触及15.27元。不过,ST博元的股价此后坠入下降通道,再无回天之力。

  在股价跌跌不休的背景下,ST博元的重组出现“裂痕”。公司去年11月30日公告称,受光伏业波动影响,瑞晶科技业绩有所下滑,目前相关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预计最终评估值较预评估值有所下降。该公告又称,截至目前,不存在可能导致撤销、中止本次重组方案等相关事项。

  12月30日,ST博元例行披露的重组进展公告仍释放着乐观信号。公告表示,各方正继续推进重组,目前无终止本次重组的计划或安排,并同意适当下调瑞晶科技评估值。

  然而,仅仅10天后,形势急转直下,公司今年1月10日披露,因重组双方就交易价格调整幅度存在重大分歧,预计该分歧可能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次日,公司宣告重大资产重组夭折。

  值得注意的是,1月11日重组终止当日,ST博元股价定格在5.46元,仅为定向增发价的42%。“从以往案例看,股价因素显然是ST博元重组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拟借壳上市的重组方利益角度,最理想的结果是既享受资产评估溢价,又借助股价上涨实现资本增值,而ST博元的重组方瑞晶科技显然不愿意接受两方面“双输”的结果。

  该人士分析,站在ST博元的立场,如果按照目前的股价重推重组预案,即便瑞晶科技适当下调资产估值,相应增发的股份规模也将大幅增加,导致ST博元现有股东的权益“缩水”。另外,由于光伏业阴霾仍未消散,瑞晶科技业绩何时企稳还是未知数,在借壳上市标准趋同IPO的监管思路下,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能否获准也存在不确定性。

  ST珠峰重组中断:

  标的资产股权纠纷

  由于是向大股东塔城国际购买矿业资产,ST珠峰的重大资产重组并未掺杂过多的“外围因素”,却因标的资产的股权纠纷而停滞不前。从另一角度看,公司当前股价与增发价比几近腰斩,重启资产重组对大股东而言并非坏事。

  与ST黑化、ST博元郑重宣告资产重组终止不同,ST珠峰重组终止的信息较为隐晦。今年1月6日,ST珠峰披露“无法按期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由于公司董事会不能在首次审议本次重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后6个月内即2012年1月6日前发出相关事项的股东大会通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到期自然终止。

  这样的情形在重大重组案例中较为罕见。根据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董事会在6个月内未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上市公司应当重新召开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并以该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发行股份的定价基准日。

  不过,ST珠峰的控股股东塔城国际承诺,将继续启动重大资产重组,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注入塔中矿业资产。

  “重组终止的主要原因还是标的资产的股权纠纷。”ST珠峰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大股东方面正积极协调股权纠纷事宜,争取尽快重启定向增发。

  2011年7月6日,ST珠峰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以13.13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股份,收购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塔中矿业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45亿元。资料显示,塔中矿业主要在塔吉克斯坦从事铅锌矿采选业务,2011年1至4月实现净利润1123万元。

  岂料,复牌仅2天后,ST珠峰便紧急停牌。7月21日,ST珠峰披露,上海外贸对塔中矿业的股权提出异议。原来,ST珠峰大股东塔城国际的股东海成集团曾委托上海外贸进口大宗商品,海成集团以其持有的相关资产为质押物,由上海外贸开立不超过人民币11亿元额度信用证代理进口大宗商品。2008年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成集团提供的质押物价值缩水,持有塔中矿业92%股权的China Global遂与上海外贸签署股权质押合同,China Global将其持有的塔中矿业92%股权质押予上海外贸,并在塔吉克斯坦司法部办理了质押登记。

  不过,律所出具的意见认定塔中矿业“股权完整,不存在股权质押情形”,不构成重大法律障碍;海成集团则承诺,将尽快解决与上海外贸的债务及相关问题,如未得到解决,将放弃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该事件的“发酵”出人意料。ST珠峰11月3日披露,因涉及诉讼,控股股东塔城国际所持的公司29.44%股权被司法冻结。最终,本次资产重组因到期自然终止。

  从控股股东角度来看,重组中断似乎不完全是坏事。ST珠峰重组预案设定的增发价为13.13元/股,目前股价跌至6.66元,几乎被腰斩;若公司近期重启重组方案,假设标的资产交易价格不变,塔城国际通过定向增发所获股份将增加一倍。

  基于上述背景,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ST珠峰重组流产表面看是由于标的资产的股权纠纷,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ST珠峰控股股东故意不作为,致使原来的重组预案自然终止。从近期资产重组夭折的案例看,因市场因素,公司主动放弃资产重组的案例不在少数。

  ST板块

  面临价值重估

  ST板块跌宕起伏与监管风向及市场因素休戚相关。

  2011年9月1日,《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实施,明确借壳上市标准趋同IPO。11月28日,深交所公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退市风险。另外,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之后,对内幕交易采取零容忍态度,且对壳资源炒作进一步打压。由此,二级市场对ST股票的炒作热情陷入低潮。

  投资者关注的是,ST板块的投资机会是否已不复存在?就此,记者采访了国鸣投资董事长秦毅。国鸣投资实际控制人是有“ST股专业户”之称的吴鸣霄;作为吴鸣霄的合作伙伴,秦毅积累了丰富的投资操作经验,对ST板块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以来,ST板块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过程,作为专业投资者,你认为ST股此轮大跌的诱因是什么?

  秦毅:这主要跟监管政策的变化有关。借壳上市标准趋同IPO、退市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严打内幕交易等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集中实施,使得ST股的壳资源价值大打折扣。此外,坊间另有传闻称政府补助可能不再纳入当期收益。种种因素叠加,投资者参与ST股投资的信心大受打击。

  记者:在ST板块中,你主要关注哪一类个股?

  秦毅:我们对于ST板块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具有重组预期的个股上,这其中有一个概率模式。市场中的ST个股有100多家,根据历史上ST个股重组成功后的股价涨幅,我们以股价、股东背景以及资产注入预期为选股标准,再经过进一步考察分析,从中选出10家左右符合条件的公司,即通过整体投资来平抑风险,实现投资获利。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ST博元、ST黑化等公司相继终止重组,以你的经验看来,股价暴跌是否是最重要的因素?

  秦毅:二级市场价格的确是重组方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以想象,同样一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重组方最初拟以12元/股的价格认购,但随着市场变化,目前股价跌到6元,若还是以12元认购,显然是难以接受的。打个比方,如果重组方想要质押融资,其入股价12元/股,但银行只会以6元的市场价作为参考。

  此外,拟注入资产价格变化也是原因之一。以前,如果重组方置入资产题材较好的话,往往会获得大幅溢价。但目前状况是整个市场估值都在下滑,原来(拟注资产)每股收益0.4、0.5元的业绩,市场可以给出20倍的市盈率,但现在只能给个12倍、13倍,加之目前ST股股价高,重组动力由此大大减少。

  记者:在当前的政策及市场环境下,你如何看待ST板块的投资价值?

  秦毅:随着监管政策愈加严厉,ST股的重组势必将受到很大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这个板块的关注度在下降。回想2009年时,很多ST股价格只有2、3元左右;现在在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ST股价格理应比当时还要低,通过降低门槛来吸引重组方。在前期ST板块大跌阶段,我们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ST股的整体股价仍比较高,很多股票还没有跌到位。可以说,现在应该是对ST板块的风险和投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时候了。

  记者:你的意思是,ST类个股现在还没跌出投资机会?

  秦毅:这个我们很难做出一个统一判断,很多个股股价跌不下来,都是源于市场已赋予其一个重组预期,但如果注入资产质量不佳或重组落空的话,相关公司股价可能还会继续下行,这也是我们对ST股兴趣下降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