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虽然面临众多问题和风险,中国经济仍将迎难而上
昨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2年年会”在京举行。此次年会的主题是:2012的机遇与风险——世界的动荡与中国的发展。诸多与会专家乐观地认为,虽然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风险,但中国经济仍将迎难而上,继续保持令人瞩目的增长。
50人论坛成员吴晓灵认为,虽然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困难反而有利于各方凝聚改革共识,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
她说,中国经济今年即使遇到再大困难,困难程度也不会超过建国初期,不会超过60年代时期,也不会超过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只要我们的方针政策正确,中国经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走出困境。”同时,虽然目前深入推进改革的阻力比过去大了,但社会和民众意愿表达的渠道也比过去更多了,这也会对改革起到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今年即使遇到一些困难,比如2009年4万亿投资所带来的副作用,但政府不会继续采取债务大开闸、信贷大放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吴晓灵说,今年,政府将在债务和信贷投放上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论坛成员龙永图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和外部经济形势有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过高估计国外的经济形势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过分解读国外经济形势对国内形势的影响,势必造成政策选择的过度反应。”他说,过度反应的根源在于过高地估计了我们自己的能力,过高地估计了我们对全球的影响力。“我们有些人认为宏观经济政策要和欧美同步,这可能要犯大错误。”
龙永图强调,分析世界经济形势,要实事求是,要理性地做出反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内部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外部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只有把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才能化解风险、解决问题、赢得进步。目前,我们至少还有五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即需求、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论坛成员郑新立说,如果能够顺利深入推进改革,把这些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我们就可能使高速增长期继续延长下去。
就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问题,论坛成员哈继铭表示,要力求避免“别人生病我们吃药”的尴尬局面。“不可否认,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比三四年前的影响要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吃重药,就有可能会积累长期风险,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
“当然,今年我们还面临着‘吃错药’的风险,即不能因为美国的过分金融创新,就让我们的金融改革、创新裹足不前。”哈继铭说,除银行体系外,中国的金融体系还非常薄弱,还很难为企业走出去和老百姓的境外理财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所以,中国必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适度加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论坛成员余永定在主题发言中强调,虽然今年总体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是跟2008年、2009年相比,“还不是特别糟,比我们原来预计的还要好一些。”他说,目前,欧债危机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欧洲的同时,不能忽视美国的问题。美国的问题绝对比欧洲重,无论是债务占GDP的比重,还是其外债规模,与欧洲相比都毫不逊色。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