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大不赚钱基金公司(之六)
发展8年规模不到100亿
泰信基金裹足不前给持有人亏损11亿元
发自《投资快报》 记者 高丽霞
时间是检验一家基金公司赚钱能力的最好武器。有这么一家基金公司,发展了近8年,但目前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仅约80亿元,但却累计给基民亏损了11亿元——泰信基金在这期间还向基民收取了管理费7.72亿元。从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造成这种亏损其实并不惊讶。自2003年成立到现在,目前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还不到100亿元,远远落后于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
虽然目前公司旗下有11只产品,但产品线并不完整,没有QDII产品,LOF和ETF。此外,投资理念欠缺,选股选行业的水平均不高,旗下基金经理变更频繁,泰信基金存在的问题并不少,这也是导致公司规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发展8年规模不到100亿
泰信基金成立于2003年5月23日,目前公司旗下共有11只产品,总份额为129亿份,资产规模仅79.58亿元,远远落后于同期成立的基金。同是2003年成立的广发基金,目前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000亿元,是泰信基金的10倍多。2003年底成立的诺安基金,目前的规模也接近5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泰信基金先后成立两只产品,即货币型基金泰信天天收益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泰信先行策略。直到2006年,公司再次成立两只产品,债券型基金泰信双息双利和股票型基金泰信优质生活。但由于货币基金资产份额的缩水,2006年末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47.24亿元,相比2005年末还减少了26.39亿元,其中货币基金泰信天天收益就缩水了46.55亿元。
2007年,由于A股市场大涨,泰信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也水涨船高至215.44亿元。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缩水至126亿元。2009年随着A股市场的强劲反弹,同时期成立的基金公司又开始大规模扩张,但泰信基金基本上还是在原地踏步,09年末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仅为136.27亿元。但如果从资产份额来看,泰信基金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是出现了下滑,总份额从08年末的188.62亿份下滑至09年末156.98亿份。
此后,泰信基金的资产份额一年不如一年。截至目前,泰信基金的资产规模为81.8亿元,在6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7名。
2010年,泰信基金仅在年末发行了一只新基金,据悉,泰信也曾尝试产品创新,但由于2010年产品战略有误,未能在创新通道成功发行产品,也耽误了其他产品的发行。2011泰信基金大力发行新基金,但如今3只新基金规模相加也不足10亿份。虽然目前公司旗下有11只产品,但产品线并不完整,没有QDII产品,LOF和ETF。
不赚反累计亏损11亿元
成立以来近8年的时间,泰信基金规模没上去,发展进程也远远落后于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而且非但没有给持有人赚到钱,反而累计亏损了11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07年以前的4个会计年度,泰信基金每年给基民赚的钱一直没有超过4亿元。在2007年的大好行情里,泰信基金为持有人盈利了38.37亿元,其中两只偏股型基金自然是这次赚钱的主力,泰信优质生活和泰信先行策略分别盈利32.88亿元、4.66亿元。
然而到了2008年,公司便将此前的盈利总额全部亏空,亏损总额达79.65亿元,其中泰信优质生活亏损22.28亿元、泰信先行策略亏损58.82亿元。2009年公司盈利38.4亿元,2010年又亏损了9204万元,2011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2.23亿元。
业绩排名持续落后
从泰信偏股型基金近几年的收益排名来看,公司的选股、选行业水平均比较薄弱。2007年,公司旗下仅有3只产品,泰信先行策略还排到了同类型基金前四分之一的位置;但泰信优质生活和泰信双息双利均排到了同类型基金后20%的位置。
2008年,泰信先行策略亏损48.15%,位于同类型基金后半部分;泰信优质生活亏损更是高达55%,同类型基金后30%的位置。
2009年,虽然两只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均在40%左右,但与同类型的基金相比,却也均排在了倒数30%的行列。具有可比数据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也是排到了后40%的位置。
2010年公司旗下4只主动偏股型可谓毁誉参半,两只排名相对靠前,但也有两只接近垫底。2011年,泰信基金可谓全军覆没,旗下基金排名基本上都是同类型基金的后半部分。
基金经理更换频繁
日前,泰信基金发布公告成,新聘朱志权、袁园为泰信先行策略开放式基金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梁剑因工作安排离任。事实上,泰信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限都比较短,基金经理变更较为频繁。
Wind统计显示,目前泰信基金旗下共有12名基金经理,但平均任职年限仅有1.88年,不到两年。
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由于业绩等的原因,泰信旗下股票型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限都是较短的。据其统计,已经离任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接近1年,固定收益类基金经理任职期限明显长。在职的基金经理,2位投资总监,2位研究总监,任职时间明显较长,与其他基金经理差距较大,这4位来到泰信前都不是基金经理。“这种情况,反映出泰信后备力量的不足,也说明从外部未能引进高质量的基金经理。”该机构研究人员表示。
发自《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