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渴求远大于对股东股利的分配
近期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提倡投资者价值投资,一时间市场各方人士对于中国是否适合蓝筹股投资,是否应转为价值投资争论颇多。
首先,究竟怎么来定义蓝筹股。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解释是:“蓝筹”一词源于西方买卖场合,在交易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通常将那些经营业绩较好,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股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
基于上述表述,蓝筹股的核心是“稳定较高的现金股利”,究竟多少是值得投资的 “稳定较高的现金股利”呢。就全球而言如长江实业、汇丰控股、可口可乐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蓝筹股,如汇丰控股基本上每年有2~4次的分红,年股息回报在4%左右,而香港银行一年定期利率近年一直在2%以下。因此,他的股息是较高而稳定的。我们认为至少以高于银行定期储蓄的利率作为基础,加上股价的波动,这样的投资标的是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也能逐步使得投资者不以股价波动的差价作为主要的获利模式,转而以股利作为主要投资回报。
如果以这样定义来看,在我们的市场中目前可以被称为蓝筹股的公司还真不多。虽然我们的银行、钢铁、煤炭等龙头企业都有相当的现金管理优势,但多年来融资的渴求远大于对股东股利的分配,即使有股息也远低于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逼使投资者转而进行投机交易。如何改变这一陋习,才是能否进入“蓝筹投资时代”的关键。
此次在新华社对郭主席的专访中,我们再度看到“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工作”这样的表述,但上市公司何时才能真的把投资者作为他重要股东,甚至是消费者、“上帝”来看待,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顾本轮上涨,很多人说是“被郭主席喊出来的行情”。我们想说,如果有这样的管理层,那是投资者之福,我们也应该逐步往这一方向去转变,中国市场已有蓝筹股的基础,但尚未形成蓝筹股的投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