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
中国此轮经济下行是由投资显著下行所引致的。以在建净投资规模分析,在建净规模=在建总规模-未投产项目(期末在建)累计完成投资;这个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投资增长的惯性,也就是报告期末所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还需要的投资总量。
该指标的实际值从2009年35.11%下滑至2010年21.6% ,再回落至2011年底的14.2% ,掉了20个百分点。若以不变价格计算,我用2011年末的在建净投资规模推算今年名义投资完成额增速为 18.3%。若今年投资价格回落显著,那么今年投资增速要比这个数要低。
从4月份、5月份投资完成额数据看,要么数据做了适当的“修饰”,要么是政府开始重新启动一些重大项目来保投资,但这与信贷、工业和用电量数据的萎靡有点不相匹配。
我相信,随着宏观领导对于增长的担心,下半年投资可能会被“稳定”在目前这个水平。
中国的投资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中国的投资决定是供给驱动的,亦即始于政府项目。通俗讲,叫为增长而投资,政府人为将利率压低到自然利率之下,将要素价格扭曲(税收、环保、土地),原本不可行的项目变得可行,短期内看会降低失业率,增加产出。
但是这种繁荣迟早会被“清算”:因为为了支撑投资,地方政府随后就会用其掌握的各种途径增加收入。由于对政府权力不加限制,私人部门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挤压。高房价、通胀、税收和各种收费都是为了给政府项目融资。
需求结构因此被摧毁,不当投资企业的产品滞销,基础设施利用率不足,经营亏损时,最后就不能偿付银行的贷款了。这样一来,待到银行贷款需要进行清偿的时候,整个金融系统和生产过程就会发生巨大的通缩效应,经济的衰退随即就会到来。
今天中国或正在发生的是“债务紧缩需求”,政府和企业杠杆可能比预想的高得多。据我们专项研究的结果,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可以统计政府债务总额就约为28万亿,占GDP的70%。这其中尚未计入未来养老金缺口、各级政府对其他机构的担保等或有隐形债务。
我在去年10月就讲过,如果是正常的去存货的周期,中国经济应该今年1季度末就可能迎来一个明显的补库存的反弹。但如果是各个经济部门的财务表“坏”了,那这种经济的底部可能会是一个时间区间的概念。经济部门“表”的修复需要时间。
仅从技术上看,此番稳增长的刺激效果也相当有限。
其一是价格因素制约实际投资水平。当下的原材料、人工等各种要素价格比2009年上涨了50%,即便投资增量额外增加1万亿或2万亿(小概率事件),实际投资水平远逊于2009年。
其二投资推动的乘数效应很差,因为今天企业中长期预期恶化和库存高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