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沪指在经历了加息的短暂反弹之后又一次回落,而深成指则震荡走高。沪弱深强格局的出现,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判断市场下一阶段走势的难度。
深成指的上涨与酿酒、地产、医药在指数中占据决定性地位有关,上证综指则受银行石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近来,市场将非对称性降息理解为银行业的重大利空,从而造成了银行股的连续下跌,而这对上证综指的压力明显大于深成指,于是也就出现了上证综指在周线四连阴后一度接近年初低点、而深成指反而连收两周阳线的异常景象。
下一阶段,市场会延续这种结构性的分化,还是会形成一致性行情呢?单纯观察市场走势本身很难得出结论,我们仍需分析影响市场的主导力量,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此前投资者一直将政策视为影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但近两个月内,央行连续采取降息、降准政策而市场并未给出正面反应,已经让我们意识到,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正在边际递减。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今年一季度至二季度初,当时市场预期政策放松能够在较快时间内扭转经济下滑的颓势,因此指数表现实际上已经对政策放松提前做出了预期。最近两个月,央行做出的放松政策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也未迅速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因而投资者对于政策效果的期望值正在下降。本周将有2000亿逆回购到期,市场普遍预测央行将在本周下调存准以做出对冲,但一方面下调存准这一政策本身对于经济环境的短期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政策期望值已经明显下降,即便降准推出,也不会对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近期政策不会再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力量。
目前来看,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中期业绩。由于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比去年同期明显下滑,而二季度经济下滑显著,令投资者对二季度企业利润实现情况较为担忧,因此中期业绩动向时刻牵动着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在一季报中虽然有相当一批上市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预测,但在二季度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这些业绩预测可能会存在失真的成分,因此笔者舍弃了一季报中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以7月1日以来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预测为分析基准,对这些公司作出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所选取的也都是2011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
7月份至今,已公布2012年中期业绩预测的上市公司共有640家,其中减亏预平31家,预降预亏341家,预盈预增268家,业绩下滑公司的比例明显高于增长类公司的比例。笔者以中期业绩预测上下限的中间值为准计算业绩预估值,这640家公司今年中期业绩预测约为385亿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这些公司的利润总额为637亿元,较去年的下降幅度达到39.8%。不过由于今年一季度这些公司同比降幅已经很大,一季度这640家公司利润总额为16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77亿元下降42%,两相对比,中报数据看起来也差强人意。这些公司二季度业绩占上半年的60%左右,同比下滑约38.1%,比一季度42%的降幅略强一些。而已公布中期业绩预测的公司总市值近3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13%左右,这一批公司的业绩预测虽然对全部A股的中报业绩并不具备全局性的影响,但具备较强的参考意义。今年一季度,扣除金融石化以外,其他A股业绩增速约为-16.7%,如果按照刚才的比例去推算的话,扣除金融石化以外的A股业绩增速应该是-15.8%左右,这个预测比市场中大多数机构的预测都要悲观。
当然,有时候市场会对增速的变化率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增速本身。由于去年四季度扣除金融石化以外A股业绩增速已下滑21%之多,因此最近两个季度虽然A股依旧维持负增长,但是看起来似乎也有从低谷中走出的迹象,这也是近期机构投资者对于三季度市场走势分歧较大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业绩增速重要,还是增速的变化率影响力更大?市场在不同阶段会关注不同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投资者情绪来观察哪个数据影响力会更大,笔者主要通过两方面数据分析投资者情绪,一是市场交易量变化趋势,二是新开户数量和场内资金的变动情况。自今年3月以来,市场总体维持成交量下滑的趋势,表明投资者情绪偏于悲观,对市场前景不看好;过去4周以来,市场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略有放大,表明主动性卖出的投资者更多。而在新开户数量和场内资金变动数据方面,笔者分别跟踪中登公司发布的新增A股开户数和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发布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数据,7月初当周新增开户数比前两周开户数下滑40%,比今年高峰期时周开户数超20万户的数量更是下降了70%;同期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日均余额6500亿元,较5月份峰值下滑15%,这两个数据均表明场外资金入市欲望不高且场内资金流出迹象明显,投资者情绪偏于悲观。
因此,在投资者情绪悲观背景下,A股中期业绩维持负增长的疲软态势或许会给市场造成持续压力,对于近期的行情仍会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市场形成一致性下探行情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仍保持谨慎思路应对当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