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昨对部分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针对退市过程中存在“该退未退”、市场“做空”频频、首批创业板解禁高峰将至等投资者关注的八大热点问题,昨天,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给予了一一回应。
关键词:退市
是否存在“该退未退”的情形?
有投资者提出,退市制度改革已实施,深交所的16家暂停上市公司最后只退了2家,有的公司净资产为负也将恢复上市,是不是存在“放生”、“该退未退”的情形?
对此,投保局回应称,沪深证券交易所对新规则发布前已经暂停上市的18家公司,根据原规则作出恢复或终止上市的决定,这意味着交易所在审议这18家公司恢复上市申请时,暂不考虑新规则中的新增退市指标,例如净资产为负。证监会将对交易所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坚决防止所谓“放生”、“该退未退”等情形的出现。
针对有投资者询问,买的股票万一不幸退市该如何处理?投保局表示,即使投资者买的股票的公司真的退市了,投资者在退市信息披露的不断提示下,可以在退市整理期处理掉手中持有的股票,还可以在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通过全国性场外市场系统或其他符合条件的场外交易市场来予以转让。
关键词:内幕交易
PE腐败算不算内幕交易?
去年以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多次表态要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此,有投资者咨询,PE(私募股权投资)腐败是不是内幕交易?
投保局回应称,PE腐败这一概念,目前在立法层面尚无明确界定,理论研究也未完全形成统一认识,但一般均认可PE腐败是发生在公司上市前的问题,不涉及内幕信息。因此,按照内幕交易的法律定义,PE腐败不属于内幕交易的范畴。但需要指出的是,PE腐败对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应当坚决予以杜绝。
关键词:股指期货
能否出台限制放空的具体规则?
有投资者提出,一些机构利用股指期货操作市场、做空股市,加剧了股市下跌,希望证监会出台限制放空的具体规则或禁止“裸卖空”的政策,还广大投资者一个公道。
对此,投保局解释道,机构投资者卖空股指期货并不代表其看空、做空股市,而可能是其资产保值、平滑股市波动的保护措施。我国对股指期货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内部防控措施和制度,机构投资者很难利用股指期货操纵股市。
若对做空和做多力量实行差异政策,将导致市场多空力量失衡,促使机构投资者增加股票市场抛售的压力,加剧市场波动,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事实上大家谈到的“限制做空”,主要是指限制具体股票的单向卖空,与股指期货无关。金融海啸以及欧债危机中,有关国家采取了限制股票卖空的措施,主要就是限制具体股票“裸卖空”,但没有调整股指期货运行规则。
关键词:大小非解禁
如何应对首批创业板解禁高峰?
有投资者表示,新股发行一直不停,大小非解禁也源源不断,马上首批创业板股票大股东也要解禁了,解禁对中小投资者不公平,对二级市场是灾难性的,能不能采取些措施控制一下?
投保局表示,限售股解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心态,但作为决定股票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业绩和成长性并未出现大的变化。限售股解禁将对二级市场产生“灾难性”影响的判断依据不足。不过,监管部门鼓励大小非长期持有公司股份,并鼓励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等适当形式减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冲击。